1.請在圖中標出螺線管的N極和其中一條磁感線的方向.

分析 安培定則內(nèi)容為:用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指向電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為螺線管N極方向.
首先根據(jù)電流的方向結(jié)合安培定則可判出通電螺線管的磁極;再根據(jù)磁感線在螺線管外部從磁極的N極到S極畫出其中的一條磁感線方向.

解答 解:
電源左正右負,電流由螺旋管的左側(cè)流入,故四指從電流流入的方向去握住螺線管,此時會發(fā)現(xiàn)大拇指指向該螺線管的右邊,故該螺線管的右邊是N極,左邊是S極;
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感線從N極出來,回到S極.如圖所示:

點評 于一個通電螺線管,只要知道電流的方向、線圈的繞法、螺旋管的N、S極這三個因素中的任意兩個,我們就可以據(jù)安培定則判斷出另一個.
磁感線在磁體外部從N極到S極,內(nèi)部從S極到N極,是封閉的曲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某電視臺的“歌手“節(jié)目中,哈薩克斯坦年輕男歌手迪瑪希的“海豚音“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里所說的“海豚音“主要是指他聲音的( 。
A..音調(diào)高B.振幅大C.響度大D.音色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為了生活方便,樓梯里的同一個照明燈通常用兩個開關控制,一個安裝在樓梯入口處,另一個在樓梯出口處,操作任意一個開關均可以開燈、關燈,下面四幅圖是小明用電池作為電源設計的四個電路模型,能滿足要求的是(其中B圖中的S1、S2及D圖中的S1為單刀雙擲開關)(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小華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1)如圖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太陽光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白紙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圖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2.0cm
(2)測量焦距后,小華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發(fā)現(xiàn)把火柴頭放在凸透鏡焦點處一段時間后,火柴會被點燃,他想進一步探究不同的凸透鏡對火柴的點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學們討論后,他們提出了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1: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玻璃的顏色有關;
猜想2: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焦距大小有關;
猜想3: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直徑大小有關.
①根據(jù)所學知識,他們經(jīng)過討論,判斷猜想1是正確(選填“正確”或“錯誤”)的.你認為他們判斷的依據(jù)是不同色光的熱效應不同.
②為了驗證猜想2是否正確,他們選用直徑相同而焦距不等的無色玻璃凸透鏡進行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火柴被點燃的時間基本相等.這說明猜想2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③小華他們在驗證猜想2后,又選用直徑和焦距不等的無色玻璃凸透鏡進行多次實驗來驗證猜想3是否正確.
你認為小華他們的實驗能(選填“能”或“不能”)驗證猜想3是否正確,理由是火柴被點燃的時間與焦距無關,實驗實質(zhì)上僅改變了凸透鏡的直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6.在圖中標出通電螺線管的一條磁感線(虛線所示)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
B.可能與物體的密度有關;
C.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
D.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
E.可能與物體的重力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器材:體積相等的鐵塊、銅塊,彈簧測力計,一杯水,一杯鹽水,細繩.
(1)分析比較實驗③④,可以驗證猜想D是正確的;分析比較實驗④⑤,可以驗證猜想A是錯誤的(選填“A”、“B”、“C”、“D”或“E”);
(2)分析比較實驗①②與⑤⑥,可以驗證猜想B是錯誤的;
(3)分析比較實驗⑥⑦可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密度有關;
(4)該實驗研究主要運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5)在完成以上探究后,小明又選用了不同液體并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為了A(選填字母序號).
A、尋找普遍規(guī)律  B、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將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鉛筆水平向右移動時,它的像將變小
B.如果將平面鏡上半部分切掉拿走,鉛筆將無法成完整的像
C.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變小
D.若平面鏡按圖示箭頭方向轉(zhuǎn)過45°,鉛筆的像將處于水平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以杠桿中點為支點.

(1)在調(diào)節(jié)杠桿平衡時,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低左端高,此時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左/右)調(diào)節(jié),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甲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數(shù)據(jù).根據(jù)這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小明這種做法的不足是:實驗次數(shù)太少,結(jié)論具有偶然性.
(3)如圖乙所示,小明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第一種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其讀數(shù)為F1
第二種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shù)為F2
第一(一/二)種實驗方案更方便,理由是: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小明在做模擬“蹦極”的小實驗,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個小石塊,另一端固定在A點,C點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塊自然下垂時下端所在的位置,C點是小石塊從A點自由釋放后所能達到的最低點,關于小石塊從A點到C點運動過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小石塊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
B.從A點下落到B點的過程中,小石塊受到重力和彈力的作用
C.從B點下落到C點的過程中,小石塊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D.小石塊在C點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