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搬運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540N的物體,所用拉力F200N,物體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了10秒,(不計繩重,繩與滑輪的摩擦)求:

1)物體上升的高度;

2)拉力F所做的功;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答案】(12m 21200J 380%

【解析】試題分析:(1)由v=h/t可得,物體上升的高度h=vt=0.2m/s×10s=2m;

2)由圖可知,重物由3段繩子承擔(dān),故s=3h=3×2m=6m,則拉力F所做的功W=Fs=200N×6m=1200J

3)重物由3段繩子承擔(dān),所以F=1/3G,即200N=1/3540N+G),解得G=60NW有用=Gh=240N×2m=480J,F′=G′+G=240N+60N=100N,W′=F′s=100N×6m=600J,η=W有用/W′×100%=480J/600J×100%=80%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物塊輕輕放入盛滿水的大燒杯中,靜止后有76g水溢出;將其輕輕放入盛滿酒精的大燒杯中,靜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則物塊在水中的狀態(tài)及物塊的密度是( )

A. 懸浮,1.0×103kg/m3 B. 漂浮,0.95×103kg/m3

C. 下沉,1.2×103kg/m3 D. 漂浮,0.9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質(zhì)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同一物理書在婁底和北京的質(zhì)量是一樣的

B. 水結(jié)成冰后質(zhì)量變大了

C. 1kg的棉花比1kg的鐵塊質(zhì)量小

D. 將鐵塊壓成鐵餅,質(zhì)量減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大慶卷】下列有關(guān)物態(tài)變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蒸發(fā)和沸騰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

B燒水時在壺口上方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

C衣柜里的樟腦丸逐漸減少是汽化現(xiàn)象

D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可繞O點轉(zhuǎn)動的輕質(zhì)杠桿,在D點掛一個重為G的物體M,用一把彈簧測力計依次在AB,C三點沿圓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讀出三次的示數(shù)分別為F1F2、F3,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是( )

A. F1F2F3G B. F1F2F3G C. F1=F2=F3=G D. F1F2=F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1)要完成該探究實驗,除了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2)下表是加熱過程中不同時刻水的溫度記錄,其中有一個記錄錯誤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指出該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 ,這樣判斷的理論依據(jù)是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溫度/℃

90

92

94

96

98

98

95

98

98

3)若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為100g,則水溫升高10℃吸收的熱量是 J;若酒精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50%被水吸收,則至少要消耗 g酒精.[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l03J/kg℃),酒精的熱值為30×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1)實驗中,探究液體壓強的工具是

2)由丙、丁兩圖進行實驗對比,得出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 (選填有關(guān)無關(guān)).

3)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guān)系,結(jié)論是:

4)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guān)系,應(yīng)選用 兩圖進行對比.

5)在圖乙中,固定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兩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了在液體內(nèi)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屬于凝固現(xiàn)象的是( 。

A. 夏天,把濕衣服晾干

B. 冬天,河面上結(jié)冰

C. 鐵塊化成鐵水

D. 剛從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久了的燈泡會發(fā)黑,是因為鎢絲發(fā)生了(  )

A. 凝固 B. 升華 C. 凝華 D. 先升華后凝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