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一根細繩懸掛一個半徑為r米、質(zhì)量為m千克的半球,半球的底面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此容器內(nèi)液體的密度為ρ千克/米3,高度為H米,大氣壓強為p0帕,已知球體的體積公式是V=4πr3/3,球面積公式是S=4πr2,圓面積公式是S=πr2.則液體對半球的壓力為
πr2ρgH-
2
3
ρgπr3
πr2ρgH-
2
3
ρgπr3
牛.若要把半球從水中拉起,則至少要用
πr2ρgH-
2
3
ρgπr3+mg+p0πr2
πr2ρgH-
2
3
ρgπr3+mg+p0πr2
牛的豎直向上的拉力.
分析:浸沒在液體中的固態(tài)受到的浮力等于固態(tài)各表面所受液體壓力的合力;我們可以先設想半球體下表面有液體,求出此時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和半球體受到的浮力,從而求出此時液體對半球體上表面的壓力;然后對半球體進行受力分析,求出把半球體從水中拉起需要的拉力.
解答:解:(1)假設半球下表面處全部為液體,
則半球受到的浮力F方向豎直向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ρgV=ρgV半球=ρg×
1
2
×
4
3
πr3=
2
3
ρgπr3
半球表面各處所受液體壓力的分布如圖所示,
半球上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F豎直向下,
∵P=
F
S
,∴F=PS,半球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
F=PS=PS=ρgH×πr2,方向豎直向上,
半球受到的浮力F等于半球下表面與上表面所受液體對它的壓力合力,
即:F=F-F,F(xiàn)=F-F=πr2ρgH-
2
3
ρgπr3
在本題給出的條件中,半球底部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即半球的下表面處并不與液體接觸,
但這并不改變半球上表面受液體壓力作用的情況,則液體對半球的壓力仍為F=πr2ρgH-
2
3
ρgπr3
(2)半球剛要被拉起時,容器底板對半球的下表面已無向上的支持力,
則豎直向上的拉力F至少要等于上述的F與半球本身的重力之和,
即:F=F+mg=πr2ρgH-
2
3
ρgπr3+mg+p0πr2
故答案為:πr2ρgH-
2
3
ρgπr3;πr2ρgH-
2
3
ρgπr3+mg+p0πr2
點評:本題難度較大,是一道難題,知道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熟練應用壓強公式的變形公式、液體壓強公式、對半球正確受力分析等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兩根細繩的一端與質(zhì)量為2千克的小球A相連,它們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豎直墻面上B、C兩點,若對小球施加一個方向與水平成θ=60°的拉力F,使得細繩都能伸直,此時,AC恰好水平,與AB的夾角也為θ=60°.關于拉力F大小的說法正確的是(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兩根細繩的一端與質(zhì)量為2千克的小球A相連,它們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豎直墻面上B、C兩點,若對小球施加一個方向與水平成θ=60°的拉力F,使得細繩都能伸直,此時,AC恰好水平,與AB的夾角也為θ=60°.關于拉力F大小的說法正確的是


  1. A.
    最大值為數(shù)學公式
  2. B.
    最大值為數(shù)學公式
  3. C.
    最小值為數(shù)學公式
  4. D.
    最小值為數(shù)學公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三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住A、B、C三個物體,它們的另一端分別系于O點,a、b為兩定滑輪。整個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Oa與豎直方向成30°,Ob處于水平狀態(tài)。已知B的質(zhì)量為m,如果將左邊的滑輪a水平向左緩慢移動距離s,最終整個裝置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  )

(A) 物體AC的質(zhì)量之比為2:1    (B) 該過程中A、C上升,B下降

(C) 該過程中A、B下降,C上升   (D) 該過程外力所做的功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兩根細繩的一端與質(zhì)量為2千克的小球A相連,它們的另一端分別固定在豎直墻面上B、C點兩點,若對小球施加一個方向與水平成θ=60°的拉力F,使得細繩都能伸直,此時,AC恰好水平,與AB的夾角也為θ=60°。關于拉力F大小的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三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住A、B、C三個物體,它們的另一端分別系于O點,a、b為兩定滑輪。整個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Oa與豎直方向成30°,Ob處于水平狀態(tài)。已知B的質(zhì)量為m,如果將左邊的滑輪a水平向左緩慢移動距離s,最終整個裝置仍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    ) 

(A) 物體AC的質(zhì)量之比為2:1   (B) 該過程中A、C上升,B下降 

(C) 該過程中A、B下降,C上升 (D) 該過程外力所做的功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