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安全用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使用有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時,應(yīng)將其外殼接在零線上
B.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應(yīng)迅速用手拉觸電人的手脫離電源
C.長期使用大功率電器時,為了避免燒保險絲,可以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D.用測電筆辨別火、零線時,用筆尖金屬體接觸火線或零線,手指要接觸筆尾金屬體
【答案】分析:(1)大功率或帶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必須使用三孔插座,以防外殼帶電,危及人身安全;
(2)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時,首先切斷電源或讓觸電者盡快脫離開電源,再實行救援措施;
(3)保險絲的作用就是在電流異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自身熔斷切斷電流,從而起到保護電路安全運行的作用.
(4)使用測電筆辨別火線時,一定要用手觸及筆尾的金屬部分,否則容易造成誤判,認為帶電體不帶電是十分危險的.使用測電筆時,不能用手觸及測電筆前端的金屬探頭,這樣會造成人身觸電事故.
解答:解:A、大功率或帶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其金屬外殼一定要接地,以防用電器外殼帶電,會危及人身安全.故A錯誤;
B、直接用手去拉觸電者,會引起救人者的間接觸電,十分危險.故B錯誤;
C、當用細銅絲代替保險絲后,細銅絲或鐵絲的熔點很高,溫度即使升高到一定程度,它也不會自動熔斷,起不到保護電路的作用,故C錯誤;
D、使用測電筆辨別火線時,一定要用手觸及筆尾的金屬部分,否則容易造成誤判,認為帶電體不帶電是十分危險的.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電常識.只要同學們牢記安全用電常識,并正確規(guī)范操作,就不會有危險發(fā)生.要掌握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值得注意的是:本來不帶電的物體帶了電;本來不導電的物體導電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6、人是被電“吸“住了嗎?
常聽人們有這種說法:觸電時人被電吸住了,抽不開.
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人手觸電時,由于電流的刺激,手會由痙攣到麻痹.即使發(fā)出抽回手的指令,無奈手已無法執(zhí)行這一指令了.調(diào)查表明,絕大多數(shù)觸電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與掌心的同側(cè)部位觸電.剛觸電時,手因條件反射而彎曲,而彎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覺地握住了導線. 這樣,加長了觸電時間,手很快地痙攣以致麻痹. 這時即使想到應(yīng)松開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觸電時間再長一點,人的中樞神經(jīng)都已麻痹,此時更不會抽手了. 這些過程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
如手的背面觸電,對一般的民用電,則不容易導致死亡,有經(jīng)驗的電工為了判斷用電器是否漏電而手邊又無線電筆,有時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輕觸用電器外殼. 若漏電,則食指將因條件反向而彎曲,彎曲的方向又恰是脫離用電器的方向. 這樣,觸電時間很短,不致有危險.當然,電壓很高,這樣作也會發(fā)生危險,所以,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
①家庭電路中,輸電線進戶后,在接用電器之前,還要經(jīng)過一些裝置,這些裝置的順序是(
B

A.電能表、保險盒、總開關(guān)            B.電能表、總開關(guān)、保險盒
C.總開關(guān)、電能表、保險盒            D.總開關(guān)、保險盒、電能表
②下列能引起觸電事故的是 (
C

A、兩手同時接觸一節(jié)干電池的兩極
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單接觸火線
C、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分別接觸家庭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
D、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接觸家庭電路中的零線
③關(guān)于安全用電,你能說出幾條建議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專項題 題型:問答題

人是被電“吸“住了嗎?常聽人們有這種說法:觸電時人被電吸住了,抽不開.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人手觸電時,由于電流的刺激,手會由痙攣到麻痹.即使發(fā)出抽回手的指令,無奈手已無法執(zhí)行這一指令了.調(diào)查表明,絕大多數(shù)觸電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與掌心的同側(cè)部位觸電.剛觸電時,手因條件反射而彎曲,而彎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覺地握住了導線. 這樣,加長了觸電時間,手很快地痙攣以致麻痹. 這時即使想到應(yīng)松開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觸電時間再長一點,人的中樞神經(jīng)都已麻痹,此時更不會抽手了. 這些過程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如手的背面觸電,對一般的民用電,則不容易導致死亡,有經(jīng)驗的電工為了判斷用電器是否漏電而手邊又無線電筆,有時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輕觸用電器外殼. 若漏電,則食指將因條件反向而彎曲,彎曲的方向又恰是脫離用電器的方向. 這樣,觸電時間很短,不致有危險.當然,電壓很高,這樣作也會發(fā)生危險,所以,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
①家庭電路中,輸電線進戶后,在接用電器之前,還要經(jīng)過一些裝置,這些裝置的順序是
[     ]
A.電能表、保險盒、總開關(guān)            
B.電能表、總開關(guān)、保險盒
C.總開關(guān)、電能表、保險盒            
D.總開關(guān)、保險盒、電能表
②下列能引起觸電事故的是
[     ]
A、兩手同時接觸一節(jié)干電池的兩極
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單接觸火線
C、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分別接觸家庭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
D、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接觸家庭電路中的零線③關(guān)于安全用電,你能說出幾條建議嗎?
③關(guān)于安全用電,你能說出幾條建議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人是被電“吸“住了嗎?
常聽人們有這種說法:觸電時人被電吸住了,抽不開.
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人手觸電時,由于電流的刺激,手會由痙攣到麻痹.即使發(fā)出抽回手的指令,無奈手已無法執(zhí)行這一指令了.調(diào)查表明,絕大多數(shù)觸電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與掌心的同側(cè)部位觸電.剛觸電時,手因條件反射而彎曲,而彎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覺地握住了導線. 這樣,加長了觸電時間,手很快地痙攣以致麻痹. 這時即使想到應(yīng)松開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觸電時間再長一點,人的中樞神經(jīng)都已麻痹,此時更不會抽手了. 這些過程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
如手的背面觸電,對一般的民用電,則不容易導致死亡,有經(jīng)驗的電工為了判斷用電器是否漏電而手邊又無線電筆,有時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輕觸用電器外殼. 若漏電,則食指將因條件反向而彎曲,彎曲的方向又恰是脫離用電器的方向. 這樣,觸電時間很短,不致有危險.當然,電壓很高,這樣作也會發(fā)生危險,所以,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
①家庭電路中,輸電線進戶后,在接用電器之前,還要經(jīng)過一些裝置,這些裝置的順序是( ______)
A.電能表、保險盒、總開關(guān)            B.電能表、總開關(guān)、保險盒
C.總開關(guān)、電能表、保險盒            D.總開關(guān)、保險盒、電能表
②下列能引起觸電事故的是 ( ______)
A、兩手同時接觸一節(jié)干電池的兩極
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單接觸火線
C、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分別接觸家庭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
D、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接觸家庭電路中的零線
③關(guān)于安全用電,你能說出幾條建議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聊城市東阿二中八年級(上)期末物理模擬試卷(七)(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人是被電“吸“住了嗎?
常聽人們有這種說法:觸電時人被電吸住了,抽不開.
實際上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人手觸電時,由于電流的刺激,手會由痙攣到麻痹.即使發(fā)出抽回手的指令,無奈手已無法執(zhí)行這一指令了.調(diào)查表明,絕大多數(shù)觸電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與掌心的同側(cè)部位觸電.剛觸電時,手因條件反射而彎曲,而彎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覺地握住了導線. 這樣,加長了觸電時間,手很快地痙攣以致麻痹. 這時即使想到應(yīng)松開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如若觸電時間再長一點,人的中樞神經(jīng)都已麻痹,此時更不會抽手了. 這些過程都是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
如手的背面觸電,對一般的民用電,則不容易導致死亡,有經(jīng)驗的電工為了判斷用電器是否漏電而手邊又無線電筆,有時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輕觸用電器外殼. 若漏電,則食指將因條件反向而彎曲,彎曲的方向又恰是脫離用電器的方向. 這樣,觸電時間很短,不致有危險.當然,電壓很高,這樣作也會發(fā)生危險,所以,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
①家庭電路中,輸電線進戶后,在接用電器之前,還要經(jīng)過一些裝置,這些裝置的順序是( ______)
A.電能表、保險盒、總開關(guān)            B.電能表、總開關(guān)、保險盒
C.總開關(guān)、電能表、保險盒            D.總開關(guān)、保險盒、電能表
②下列能引起觸電事故的是 ( ______)
A、兩手同時接觸一節(jié)干電池的兩極
B、人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一只手單接觸火線
C、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分別接觸家庭電路中的火線和零線
D、人站在地面上,雙手同時接觸家庭電路中的零線
③關(guān)于安全用電,你能說出幾條建議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