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3.如圖所示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電動平衡車.
(1)平衡車采用鋰電池組提供電能,行駛時電動機把電能轉化為平衡車的機械能,實現(xiàn)了碳的零排放;
(2)平衡車在行駛過程中,以車為參照物,車上的人是靜止的;
(3)平衡車的輪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為了增大(選填“增大”或“減小”)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防止平衡車打滑.
(4)平衡車剎車的過程,伴隨著能量從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內能散失到空氣中,此過程中所有的能量總和不變(選填“增大”“不變”“減小”).散失到空氣中的內能無法自動轉化為機械能再用來驅動車子,這是因為能量的轉移和轉化具有方向性.

分析 (1)判斷清楚該過程中消耗了哪種形式的能,進而產生了哪種形式的能即可;
(2)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就看它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變化.
(3)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4)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轉化的轉移的方向性進行解答.

解答 解:
(1)平衡車行駛時電動機把電能轉化為平衡車的機械能,實現(xiàn)了碳的零排放;
(2)平衡車在行駛過程中,以車為參照物,車上的人相對于車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
(3)平衡車的輪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增大車輪與地面粗糙程度來增大了摩擦力,防止平衡車打滑.
(4)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能量的轉化和轉移過程中,所有的能量總和是不變的.
散失到空氣中的內能無法自動轉化為機械能再用來驅動車子,這是因為能量的轉移和轉化具有方向性.
故答案為:(1)機械;(2)靜止;(3)增大;(4)不變;方向.

點評 此題考查了能量的轉化、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的判斷、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以及能量守恒觀點的運用,是一道綜合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各種材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鋁、橡膠、塑料都是很好的絕緣材料
B.超導體是一種電阻很大的材料
C.利用半導體材料可以用來制作溫控和光控燈電子產品
D.半導體的導電性比一般導體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4.如圖,一小車停放在斜坡上靜止,試畫出小車所受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關于能源、信息、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油不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取,是二次能源
B.激光在光導纖維發(fā)生多次反射,其傳播的速度是3×108m/s
C.發(fā)光二級管是利用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工作時主要把電能轉化成內能
D.固定電話、廣播和電視都是利用導線中的電流傳遞信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上緊發(fā)條的玩具汽車具有彈性勢能,吊在天花板上的電燈具有重力勢能,在水平地面上爬行的烏龜具有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關于光現(xiàn)象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的色散現(xiàn)象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B.人配戴的凹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
C.平面鏡成像時進入眼睛的光線是由像發(fā)出的
D.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圓形光斑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量筒中盛有120cm3的水,當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小金屬塊完全浸入量筒里的水中后,量筒的水面上升到170cm3刻度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4N,則金屬塊的體積為50cm3,所受浮力為0.5N,金屬塊的質量為0.39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如圖所示,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高37.94m,由413塊花崗巖石塊砌成,碑心石是一塊豎立的整塊花崗巖,高14.7m、寬2.9m、厚1.0m、質量120t,求:
(1)若碑心石單獨靜止豎立于水平地面上,它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2)若碑心石單獨靜止豎立于水平地面上,它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如圖所示的是歡歡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應選擇較暗環(huán)境(填“較亮”、“較暗”)進行實驗,同時還應該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2)在利用蠟燭B確定出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后,歡歡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
(3)歡歡將蠟燭A逐漸遠離玻璃板,它的像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