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15910 115918 115924 115928 115934 115936 115940 115946 115948 115954 115960 115964 115966 115970 115976 115978 115984 115988 115990 115994 115996 116000 116002 116004 116005 116006 116008 116009 116010 116012 116014 116018 116020 116024 116026 116030 116036 116038 116044 116048 116050 116054 116060 116066 116068 116074 116078 116080 116086 116090 116096 116104 235360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當把燭焰放在距該凸透鏡25cm處時,在凸透鏡另一側(cè)前后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
的實像(填寫像的性質(zhì));如果此時將蠟燭遠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矯正遠視眼的眼鏡的鏡片應選用 透鏡.(選填“凸”或“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過程中,將光屏移到圖中位置時,光屏上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這個像的性質(zhì)是
.如果要想使像變小,蠟燭應向
側(cè)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把一個焦距5cm的凸透鏡當放大鏡使用時,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應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甲所示是現(xiàn)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似.如圖乙和丙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看出汽車是逐漸
(選填“靠近”或“遠離”)攝像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用老花鏡的鏡片看近處書上的字,看到的像是 的;若用它看遠處的樹,適當移動鏡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則看到的像是 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近視眼的成像示意圖,如圖所示.與視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視眼的晶狀體,對光線的
(選填“會聚”或“發(fā)散”)能力較強;矯正近視眼所配戴眼鏡的鏡片應是
,其作用是將光
,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是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種郵票.用焦距為15厘米的凸透鏡觀察這張郵票上較小的圖案,則郵票到透鏡的距離應
A、大于15厘米 B、大于30厘米
C、小于15厘米 D、小于30厘米
說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9年7月,在我市觀察到了日全食,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 傳播的.在觀測日全食時,不能用肉眼直接對著太陽,這是因為人眼中的晶狀體相當于一個 ,會對太陽光起會聚作用,從而灼傷視網(wǎng)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04年歷屆中考試卷匯編考點:透鏡及其應用(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平靜的湖面上能夠映出天空中飛翔的小鳥兒.人站在湖邊能看見水中的魚兒與鳥兒在一起嬉戲.看見水中的“魚”是光的 現(xiàn)象,看見水中的“鳥”是光的 現(xiàn)象;找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側(cè),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鉛筆的形狀 (填“不變”或“變化”);把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的移動時,透過玻璃瓶會看到鉛筆尖會逐漸 (填“變長”或“變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鉛筆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