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相關習題
 0  171270  171278  171284  171288  171294  171296  171300  171306  171308  171314  171320  171324  171326  171330  171336  171338  171344  171348  171350  171354  171356  171360  171362  171364  171365  171366  171368  171369  171370  171372  171374  171378  171380  171384  171386  171390  171396  171398  171404  171408  171410  171414  171420  171426  171428  171434  171438  171440  171446  171450  171456  171464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將兩只規(guī)格不同的燈泡串聯(lián)接入電路,可延長路燈的使用壽命,但是兩只燈泡的明亮程度不同,那么通過兩燈的電流( �。�
A.亮的燈電流大B.電流一樣大C.暗的燈電流大D.無法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某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在制作一個醫(yī)用冷藏盒時,不知道給藥品降溫用冰好,還是鹽水結成的冰好?他們動手測量了鹽水的凝固點.
(1)在選擇器材時,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為-2℃~102℃的溫度計,要使用量程為-20℃~102℃的溫度計,這樣考慮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設?鹽水的凝固點低于-2℃
(2)小明和小紅分別通過實驗得到了鹽水的凝固圖象如圖所示,則小明所測鹽水的凝固點是-4℃.
(3)他們同時發(fā)現(xiàn)所測得鹽水凝固點并不相同,于是對比了雙方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燒杯中裝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湯匙的鹽,而小紅加了3湯匙的鹽,由此作出猜想:鹽水的凝固點與鹽水的濃度有關.接著多次實驗得出不同濃度鹽水的凝固點,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鹽水濃度%03691215182124273036
凝固點(℃)0-2-4-6-8-11-15-18-17-1.8-0.40
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當鹽水濃度增大時,其凝固點先降低后升高.
(4)小明由表格數(shù)據(jù)得到鹽水濃度為21%時凝固點最低,其值為-18℃,你認為他的判斷準確嗎?不準確(選填“準確”或“不準確”),你判斷的理由是:沒有進一步探究21%附近濃度的鹽水凝固點.
(5)你認為給冷藏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選填“冰”或“適當濃度鹽水結成的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作圖題

7.畫出圖中入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如圖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選取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3)該實驗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較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4)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個光屏,則光屏上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燭焰的像,這表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填“虛”或“實”);
(5)如果使蠟燭A離玻璃板遠一些,則它所成像的大小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實驗時,小芳同學應在M側觀察蠟燭A經(jīng)玻璃板所成的像.(選填“M”或“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完成下列單位換算:0.5h=1800s             2m/s=7.2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如圖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測紐扣的直徑是1.5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于體溫計的使用,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B.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
C.用酒精擦拭來消毒D.放在沸水中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后,以下列哪一個作為參照物,“天宮二 號”是靜止的( �。�
A.酒泉衛(wèi)星中心的發(fā)射塔架B.“神舟十一號”飛船
C.海面上行駛的遠洋觀測船D.在“天宮二號”內(nèi)穿行的航天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v=st進行速度計算的.
(2)在測量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下落時間較難測出,可采用的措施是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選填“大”或“小”).
(4)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不正確,理由是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到達C點的時間,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時間.
(5)下圖中四個速度隨時間的關系圖象,能反映出小車下滑運動的是C.(選填如圖中的選項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3:2,運動的時間之比為2:1,則甲、乙兩車的速度之比是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鑹鹃埞鎴炲箠闁稿﹥顨嗛幈銊р偓闈涙啞瀹曞弶鎱ㄥ璇蹭壕闂佺粯渚楅崰娑氱不濞戞ǚ妲堟繛鍡樺姈椤忕喖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礃椤曆囧煘閹达附鍋愰柛娆忣槹閹瑧绱撴担鍝勵€岄柛銊ョ埣瀵濡搁埡鍌氫簽闂佺ǹ鏈粙鎴︻敂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