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200575  200583  200589  200593  200599  200601  200605  200611  200613  200619  200625  200629  200631  200635  200641  200643  200649  200653  200655  200659  200661  200665  200667  200669  200670  200671  200673  200674  200675  200677  200679  200683  200685  200689  200691  200695  200701  200703  200709  200713  200715  200719  200725  200731  200733  200739  200743  200745  200751  200755  200761  200769  235360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使用滑輪或滑輪組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的四種方式如圖所示,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其中能省力又能改變施力方向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簡單機械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下面是分別使用一種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的四種方式(不計機械重和摩擦),其中不省力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個重G = 20N的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被勻速提升了20 cm.若不計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及其向上移動的距離s分別為( )

A. F = 10 N,s = 0.2m

B. F = 10N,s =0.4m

C. F = 20 N,s =0.2m

D. F = 20 N,s = 0.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小李的質(zhì)量為50kg,可以舉起80kg的杠鈴;小胖的質(zhì)量為70kg,可以舉起60kg的杠鈴.他們兩人通過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比賽,雙方都竭盡全力,看誰能把對方拉起來.比賽結果應是( )

A. 小胖把小李拉起 B. 小李把小胖拉起

C. 兩個都拉不起 D. 兩個都拉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某同學在“研究動滑輪特點”的實驗時,進行了正確操作,并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分析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與課本中“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的結論不符.面對這一事實,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A. 與同學分析可能原因

B. 實驗失敗,停止實驗

C. 改進實驗條件,重新實驗

D. 查閱資料,了解結論的適用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使用滑輪組的優(yōu)點的論述,較全面的是

A. 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B. 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C. 有時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有時可以省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D. 肯定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省力與否要具體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 G=200N,滑輪重G′=40N,要使物體能勻速上升2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計摩擦及繩重)( ).

A. F=440N,并向上移動4m

B. F=440N,并向上移動1m

C. F=240N,并向上移動4m

D. F=240N,并向上移動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滑輪重、繩重、摩擦力均忽略不計,利用兩個滑輪提升同一重物到同一高度時,下列組合中最省距離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一根繩子繞過定滑輪,一端拴在鉤碼上,手執(zhí)另一端,分別用力F1、F2、F3拉起鉤碼,實驗表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F1較大 B. F2較大 C. F3較大 D. 三個力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課課練:11.2.滑輪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的三個滑輪分別拉同一物體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F(xiàn)2,F(xiàn)3,那么,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