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1905年,沙皇批準在寬約85公里的白令海峽修建海底隧道,然而隨著一戰(zhàn)爆發(fā),這項宏偉計劃被迫擱淺。直到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修建白令海峽海底隧道這一計劃才逐漸變得現實,與此同時,有專家構想在白令海峽上修建一座大橋,溝通北美洲和亞洲。圖4為白令海峽位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白令海峽大橋方案取代海底隧道方案。最可能作為被取代的理由之一是( )
A.通行能力的局限性 B.施工人員的安全
C.北冰洋南下寒流 D.復雜的海底地形地質
【2】時至今日,大橋或隧道仍然沒有貫通白令海峽,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變暖北極航線開通
B.海峽兩側人煙稀少
C.龐大的資金壓力
D.航空運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國內出現了產業(yè)向海外轉移的趨勢,到2001年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產企業(yè)遷到國外。近年來中國成為吸收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qū)之一。讀日本產業(yè)外移地區(qū)投資比率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區(qū)域分布來看,日本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地區(qū)和增長最快的地區(qū)分別是( )
A.北美、其他地區(qū) B.歐洲、亞洲
C.北美、亞洲 D.歐洲、其他地區(qū)
【2】近年來中國吸收日本對外投資增長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資源缺乏
B.勞動力、土地成本較低、市場廣闊
C.管理水平、技術水平較高
D.便捷的電子商務條件,科技水高
【3】日本產業(yè)的外移,對日本經濟的可能影響是( )
①促進了日本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②使日本環(huán)境得到改善
③技術研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減弱 ④本國失業(yè)率有所上升
A.①③ B.②③ B.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啟動西氣東輸工程的重要依據的是( )
A. 我國西部地區(qū)天然氣資源豐富 B.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迅速增長
C. 我國東部地區(qū)對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長 D. 我國中部河東部地區(qū)有現成的輸氣管道可以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____at the cafeteria before, Tina didn’t want to eat there again.
A. Having eaten B. To eat C. Eat D. Eati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神經心理學》雜志介紹,德國薩爾不呂肯大學醫(yī)學院神經心理學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發(fā)現,大腦特定區(qū)域對視覺障礙起到關鍵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療視覺障礙的新方法。由此可知科研小組
①堅信了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
②正確處理了思維與存在的關系
③否定了人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
④從整體上探討了人與世界的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尼羅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與青尼羅河流域相比,白尼羅河流域開發(fā)水能的優(yōu)勢是( )
A.落差大,峽谷多,水能豐富
B.結冰期短,發(fā)電時間長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級開發(fā)
D.流量穩(wěn)定,發(fā)電量季節(jié)變化小
【2】關于尼羅河三角洲海岸線變化的說法,可信的是( )
A.板塊擠壓抬升,海岸線向海洋推進
B.海浪侵蝕嚴重,海岸線向陸地后退
C.中上游修建水庫,對海岸線沒有影響
D.全球氣候變暖,海岸線向海洋推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災害與防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藏鐵路起于四川成都,西到西藏首府拉薩,可分為三大路段:成康鐵路(成都~康定)、康林鐵路(康定一林芝)、拉林鐵路(拉薩~林芝)。全長1 629千米,2014年開工建設,預計2032年全線通車運行,屆時從成都到拉薩的列車最少只需十余個小時。
分析川藏鐵路建設與其沿線地區(qū)地質災害的關系以及鐵路建設過程中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災害與防治】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印度每年在雨季到來前的5月份都會經歷高溫天氣,然而今年各地氣溫普遍高出往年同期平均氣溫,其中安得拉邦的氣溫超出同期平均水平3℃—6℃。據印度媒體報道,截至2015年5月25日,印度部分地區(qū)高溫天氣已導致近800人死亡,其中安得拉邦死亡人數為551人。圖甲示意安得拉邦位置,圖乙示意安得拉邦的海德拉巴氣候資料。
分析印度每年5月都會經歷高溫天氣以及2015年5月異常高溫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耕地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下左圖示意1985-2010年我國某省耕地重心移動軌跡,下右圖示意1985-2010年該省人口重心移動軌跡。該省幾何中心地理坐標為26°N,118°E。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由圖可以判斷,該省( )
A.1985-2010年,耕地重心移動經歷了“劇烈-緩慢-劇烈”的變化過程
B.1985-2010年,耕地重心移動幅度高于人口重心移動幅度
C.1985-2010年,人口重心一直在東南部地區(qū)
D.2010年耕地相對集中分布于西北部地區(qū)
【2】1985-2010年,該省耕地重心移動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地理條件的變化
B.東南部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的發(fā)展
C.西部實施生態(tài)退耕政策
D.西部平原廣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