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自13世紀以來,荷蘭人向大海索地約7100平方公里,約占其現(xiàn)今國土面積的18%。下圖為荷蘭須德海圍海造陸工程示意圖,工程的地標性建筑攔海大壩,將3000多平方公里的須德海圍擋起來,并通過排咸納淡使之成為淡水湖泊,湖內洼地被劃為數(shù)個墾區(qū)并分期開發(fā)。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荷蘭圍擋須德海造陸的原因不包括
A. 國土狹小,人地矛盾緊張B. 地勢低洼,易受海潮侵襲
C. 土地破碎,交通運輸不便D. 緯度較高,液態(tài)淡水稀缺
【2】須德海排咸納淡技術實施的必要前提是
①攔海大壩阻礙并減少了海水的涌入 ②降水較豐富,陸地淡水匯入量大
③寒流降低水溫,海水含鹽度低 ④盛行西風,風力較大,可利用風車排水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3】南部的佛萊佛蘭島借由橋梁連接西北本土,其主要目的是
A. 營造新城鎮(zhèn)景觀,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B. 填海造陸的施工成本高,技術難度大
C. 保留港口的出海通道D. 維持原海岸地貌,保護濱海環(huán)境
【答案】
【1】D
【2】B
【3】C
【解析】
本題組以荷蘭須德海圍海造陸工程為背景,設置三道試題,涉及圍海陸的原因、降低鹽度的條件、交通目的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利用題中信息和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1】荷蘭國土狹小,人地矛盾緊張,需要圍擋須德海造陸增加土地面積,A不符題意。荷蘭地勢低洼,易受海潮侵襲,需要攔海大壩阻擋海潮侵襲,B不符合題意。荷蘭國土被曲折的海灣分割,土地破碎,交通運輸不便,需要填海造陸,增加交通通達度,C不符合題意。荷蘭降水豐富,緯度較高,蒸發(fā)較弱,導致地表水資源較豐富,淡水不稀缺,D符合題意。故選D。
【2】要想須德海水域鹽度降低,必須通過攔海大壩阻礙并減少了高鹽度的海水涌入,①符合題意。要想把原有的鹽度較高的海水排泄出去,就必須要有陸地淡水匯入量大,當?shù)亟邓^豐富,淡水徑流量大,②符合題意。寒流降低水溫,與海水降低鹽度關系不大,且當?shù)貨]有寒流流經,③不符合題意。當?shù)匚挥谖黠L帶,終年盛行西風,風力較大,可利用風車把高鹽度的海水排除出去,④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判斷,選項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
【3】南部的佛萊佛蘭島借由橋梁連接西北本土,而不是直接填海修建陸上交通來連接西北本土,其主要目的是保留阿阿姆斯特丹等港口的出海通道,選項C符合題意。修建大橋是會營造新城鎮(zhèn)景觀,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艾瑟爾湖湖水較淺,填海造陸的施工成本和技術難度不如修建大橋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湖內洼地被劃為數(shù)個墾區(qū)并分期開發(fā),因此維持原海岸地貌,保護濱海環(huán)境,不是修建大橋的主要目的,排除D。故選C。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意大利是歐盟的重要成員國,了解該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有助于更好地展與歐盟的友好合作關系,讀意大利相關圖表,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Q氣候類型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表現(xiàn)在( )
A. 雨熱同期,利于農業(yè)生產 B. 雨熱不同期,不利于農業(yè)生產
C. 全年高溫,利于農業(yè)生產 D. 全年降水稀少,不利于農業(yè)生產
【2】意大利種植糧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①夏季光熱充足,高山冰雪融水豐富 ②冬季降水豐富 ③冬季氣溫高,無風雪 ④地形平坦開闊,平原面積廣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一幅地層分布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巖層①②③按從老到新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2】巖層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某州盛產蔬菜和水果,該州通過“北水南調”工程和“水銀行”(調劑州內水資源余缺的管理機構)運作,較好地解決了州內水資源供需矛盾。下圖為該州“北水南調”工程示意圖,下表為該州“水銀行”交易統(tǒng)計表。完成下面小題。
【1】該州實施“北水南調”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勢逐漸升高、诒辈康貐^(qū)濕潤多雨、坜r業(yè)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苤胁亢湍喜烤勐漭^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993年該州“水銀行”沒有運作,是因為當年中南部地區(qū)
A. 節(jié)水技術改進,用水效率提高 B. 產業(yè)結構調整,用水量減少
C. 水價過高,需水方難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資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漢江為長江最大支流,為了治理與開發(fā)漢江,流域內建成大中小型水庫2700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地,已于2014年10月通水。
丹江發(fā)源于陜西省商洛區(qū)西北部的秦嶺南麓,主要流經陜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土石山區(qū) (河谷兩側有土狀堆積物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漢江交匯于丹江口水庫。全長390千米,為漢江最長的支流,流域面積17300平方千米,占漢江流域總面積的10% 。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圖為“漢江流域等高線分布圖”。
(1)簡要說明丹江含沙量特征并分析成因。
(2)三門峽水庫是黃河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于1957 年,之后一直受到泥沙淤積問題的困擾,而丹江口水庫泥沙淤積較少,且近年來有下降趨勢,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
(3)“引江濟漢”為南水北調二期工程,設計從長江荊江河段引水至漢江興隆河段,每年將從長江引100億立方米水到漢江。簡析建設“引江濟漢”工程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學家們利用這一原理探究地球內部結構。完成下面小題。
【1】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距離地面大約2900千米處橫波完全消失,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這說明了
A. 地球內部存在著巖漿
B. 該深度上下層的溫度變化明顯
C. 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的厚度不同
D. 該深度上下層的物質組成存在很大的差異
【2】地質學家常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海底儲有石油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斑塊是指不同于周圍背景的、相對均質的非線性區(qū)域。形狀指標是區(qū)域內各斑塊總邊長與最小斑塊總邊長的比值。在一定區(qū)域內,若形狀指標等于1,表明該區(qū)域的景觀均一。下圖為1986~2013年廈門市三類建設用地景觀平均形狀指標示意圖。廈門特區(qū)建立之初,廈門市的工業(yè)以輕工業(yè)為主。1990年之后,廈門市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yè)為主、傳統(tǒng)工業(yè)為輔,具有一定競爭優(yōu)勢和地方特色的工業(yè)體系。
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1】由材料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1986~2001年,廈門市出現(xiàn)不同景觀類型相互競爭、相互滲透的格局
B. 1986~2001年,農村平均形狀指標迅速上升,說明景觀均一性增強
C. 1993~2001年,城鎮(zhèn)平均形狀指標下降,說明城鎮(zhèn)景觀均一性下降
D. 1993~2001年,獨立工礦平均形狀指標上升,說明工業(yè)趨向集聚
【2】1986~1993年,廈門市城鎮(zhèn)平均形狀指標變化的原因主要是( )
A. 逆城市化的出現(xiàn)B. 鄉(xiāng)村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
C. 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D. 工礦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3】造成20世紀80年代廈門市工業(yè)化迅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是( )
A. 改革開放政策B. 小商品經營
C. 大城市擴散D. 漁業(yè)資源和石油資源的開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國產業(yè)結構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從產業(yè)結構的變化趨勢看,該國( )
A. 產業(yè)結構趨向合理 B. 對外開放程度降低
C. 高科技為主導力量 D. 內部發(fā)展差異縮小
【2】若圖中數(shù)碼表示該國不同區(qū)域的產業(yè)結構,從地域分布看,產業(yè)轉移合理的是( )
A. Ⅲ區(qū)到Ⅰ區(qū) B. Ⅳ區(qū)到Ⅱ區(qū)
C. Ⅴ區(qū)到Ⅵ區(qū) D. Ⅵ區(qū)到Ⅲ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世界海陸輪廓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處洋流性質相同B.乙處水溫高于丁處
C.丙、丁處洋流流向一致D.甲、丙處等溫線凸向低緯
【2】當M海區(qū)大洋環(huán)流成逆時針的季節(jié),下列現(xiàn)象正確的是
A.南非開普敦附近河流進入枯水期B.我國天山雪線升高
C.澳大利亞西北部盛行東南風D.夏威夷高壓勢力強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