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下圖為20世紀末以來,歐、美、日在一些領域內存在差異的主要體現。據此完成(1)—(2)題。

(1)日本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

①勞動力不足  ②國內市場狹小  ③資源短缺  ④交通不便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歐、美、日信息技術份額占全球的絕大部分,其發(fā)展信息技術產業(yè)的優(yōu)越條件主要表現在(    )

①環(huán)境優(yōu)美  ②高科技力量和人才優(yōu)勢 

③勞動力工資水平低  ④高速交通的發(fā)展優(yōu)于發(fā)展中國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C(2)B


解析:

(1)日本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資源嚴重不足和國內市場狹小。

(2)信息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高科技的人才隊伍,當今世界高科技的人才隊伍主要集中在發(fā)達國家;同時信息產業(yè)產品輕、薄、短、小,離不開便捷的高速運輸系統(tǒn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4-2005年度南通市高三年級九校聯(lián)考地理試題 題型:021

下圖為20世紀末以來,歐、美、日在一些領域內存在差異的主要體現,據此回答下題

(1)

日本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A.

勞動力不足

B.

國內市場狹小

C.

資源短缺

D.

交通不便

(2)

歐美日信息技術全球份額占全球的絕大部分,其發(fā)展信息技術產業(yè)的優(yōu)越條件主要表現在

A.

環(huán)境優(yōu)美

B.

高科技力量和人才優(yōu)勢

C.

勞動力工資水平低

D.

高速交通的發(fā)展優(yōu)于發(fā)展中國家

(3)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有所動搖,其原因是

A.

西歐和日本的經濟重新崛起

B.

原蘇聯(lián)瓦解,分裂為多股政治經濟力量

C.

美國本土資源消耗過大已基本枯竭

D.

發(fā)展中國家民族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出現一些新的政治經濟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7-2008學年上海市嘉定一中第一學期高三年級測試二、地理試題 題型:069

以下圖為“1900-1980年世界汽車生產份額的地域變動”圖,圖為“車速與NOx排放量關系”。請根據圖示信息分析回答以下問題。

1.20世紀初的汽車生產主要集中在________洲,大約到20年代左右,世界主要汽車產地集中在________洲。

2.20世紀70年代以來,________(國)的汽車產量占世界的20%強,該國的汽車產品與其它國家相比,其競爭優(yōu)勢在于________。

3.橫濱和底律分別是日本和美國的重要汽車工業(yè)基地,兩者發(fā)展汽車工業(yè)的共同優(yōu)勢條件是________;而它們不同的區(qū)位條件是________

4.20世紀末,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紛紛在國外設立子公司,這些跨國公司的子公司起初多集中在________(發(fā)達或發(fā)展中)國家,因這些國家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優(yōu)勢;后來又轉移到________國家。

5.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均在我國合資興辦汽車企業(yè),1996年,廣州汽車集團與法國標致公司的合作結束,1998年,廣汽又與日本本田公司合作成立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2001年,廣本上繳利稅45億元,成為廣州市納稅大戶。從影響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考慮,日本本田公司選擇與廣汽合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對廣汽而方,這種合作也是必須的,因為________。

6.目前,我國東部地區(qū)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這與近年來我國大城市的汽車擁有量迅速上升有直接關系。從上面的“車速與NOx排放量關系“示意圖中看出,汽車尾氣中NOx的排放量與車速的關系,在平均時速小于35千米時成________關系。為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和減少污染,今后應考慮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

A.鼓勵使用私人汽車

B.提高交通費用

C.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

D.限制使用非機動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陜西西安鐵一中、鐵一中國際合作學校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甲、乙兩國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對圖示信息的分析,下列推斷最合理的是(    )

A.20世紀末,乙國人口增長數量不一定多于甲國

B.20世紀中期以來,乙國每年增加的人口多于甲國

C.20世紀初,乙國死亡率高的原因為老齡人口多

D.20世紀中期以來,乙國人口數量超過甲國

2.目前甲、乙兩國人口的變化可能產生的主要問題有(     )

A.甲國的勞動力短缺                     B.甲國城市化問題凸現

C.甲國的生態(tài)破壞加重                   D.乙國的環(huán)境污染減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甲、乙兩國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關于對圖示信息的分析,下列推斷最合理的是


  1. A.
    20世紀末,乙國人口增長數量不一定多于甲國
  2. B.
    20世紀中期以來,乙國每年增加的人口多于甲國
  3. C.
    20世紀初,乙國死亡率高的原因為老齡人口多
  4. D.
    20世紀中期以來,乙國人口數量超過甲國

2.目前甲、乙兩國人口的變化可能產生的主要問題有


  1. A.
    甲國的勞動力短缺
  2. B.
    甲國城市化問題凸現
  3. C.
    甲國的生態(tài)破壞加重
  4. D.
    乙國的環(huán)境污染減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