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讀圖,回答問題。(12分)

  (1)比較圖中A、B所在半島的地貌特征,并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其成因。(4分)

  (2)圖中M、N兩城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別是2 681毫米和1498毫米。試分析其差異形成的原因。(2分)

  (3)圖中M、N地所屬農業(yè)地域類型是      。試分析形成該農業(yè)地域類型的區(qū)位因素。(6分)

 (1)特征:A地為高原,地表平坦;B地為高大的山脈(山河相間),地表崎嶇。(2分)

      成因:A地位于印度洋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長期經受外力的侵蝕而形成地表平坦的高原。

           B地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碰撞地帶),地殼活動劇烈,巖層受擠壓而形

              成高大的山脈。(2分)

  (2)該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風,M城位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1分)

      而N城位于背風坡。所以M城的降水多于N城。(1分)

  (3)水稻種植業(yè)(1分)

區(qū)位因素:①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②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 

         ③歷史悠久,水稻種植經驗豐富;④人口多,精耕細作}⑤接近消費市場。(5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地理環(huán)境中各事象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若某事象發(fā)生變化就會給其他事象帶來影響,甚至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讀圖4回答問題。

1.圖4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數(shù)量增多       B.氣候變化        C.森林破壞         D.圍湖造田

2.圖4反映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

A.綜合性             B.區(qū)域性          C.整體性           D.差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下學期聯(lián)考地理試卷(A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問題。(12分)

(1)寫出水稻主要分布區(qū)的名稱:A、_____ B、______C、______。

(2)A、B、C三地均為______氣候區(qū),______資源豐富;從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_______地區(qū)。

(3)本地區(qū)人口稠密,______豐富,為發(fā)展水稻種植業(yè)提供了有利條件。___是本地區(qū)人們喜愛的主要食糧。

(4)亞洲水稻生產的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山西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理科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圖,回答問題。

(1)R1、R2和R3分別代表A、B、C三級中心地的服務范圍半徑,哪一個中心地是最高級的?哪一個是最低級的?

(2)根據門檻人口知識,判斷下面各組中心地職能分別與R1、R2、R3中的哪個服務范圍相對應。

小學——         市場商業(yè)網點——         音樂廳——

中學——         區(qū)級商業(yè)網點——         電影院——

大學——         街道級商業(yè)網點——       錄像帶出租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山西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圖,回答問題。

1.B國與A國之間的界河是

①黑龍江   ②松花江  ③鴨綠江    ④圖們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關于C、D兩地的氣候類型敘述正確的是

A.都是季風氣候

B.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C.都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D.都是溫帶季風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高三9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為某地某時刻的氣壓和氣溫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此圖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圖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時吹山風                 ④此時吹谷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