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喀斯特地貌著稱的桂林旅游區(qū),不僅有優(yōu)越的自然旅游資源,而且有以靈渠——我國最早的運河為代表的諸多人文景觀,加之便捷的交通、現(xiàn)代化的通信網絡,吸引著海內外的游客。據報道,在2000年國家“旅游黃金周”期間,以桂林為中心的旅游區(qū)游客比1999年增加了三成,旅游收入是1999年的兩倍,成為該地區(qū)新的經濟增長點。

(1)桂林山水的游覽價值在于(    )

A.山水的景觀美     

B.野生動物的多樣性

C.對地貌、水文成因的科學研究

D.文物古跡的歷史價值

(2)桂林著名的山水秀色是在可溶性石灰?guī)r地區(qū)廣泛發(fā)育而成的。由于處在濕熱氣候條件下,流水的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

(3)從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可知,這一地區(qū)在地質歷史上應屬于_________環(huán)境。

(1)AC

(2)侵蝕(溶蝕)  峰林  溶洞

(3)溫暖的淺海


解析:

本題的綜合性較強,涉及旅游資源的價值、形成和地殼演化史等知識。桂林山水屬地質地貌景觀,側重于山水景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客前往觀光、考察,成為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其主要景觀有峰林、溶洞、天生橋等?λ固氐孛仓饕呛卸趸嫉牧魉畬扇苄詭r石(如石灰?guī)r、白云巖等)長期溶解和沖刷侵蝕形成的。當?shù)貜V泛分布的石灰?guī)r地層以及珊瑚蟲化石說明該地區(qū)在地質歷史時期是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1:地下水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及許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數(shù)量受儲存條件和補給條件的限制,是隨時間變化而又相對穩(wěn)定的資源;地下水水質一般優(yōu)于地表水。近20年來,在地下水開發(fā)利用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嚴重的問題:一些地下水開采區(qū)補給條件發(fā)生了變化,使該地區(qū)的地下水資源量及可開采量銳減;一些地區(qū)污水滲透加大及含鹽濃度變化,使地下水質出現(xiàn)明顯惡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區(qū)不顧地下水的承栽能力.盲目地集中開采,導致當?shù)夭裳a嚴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續(xù)下降,引發(fā)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成)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劇等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材料2:中國各地區(qū)地下水資源分布圖(臺灣資料暫缺)。

(1)有利于地下水儲存和分布的地質構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國地下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是                                             

(3)與周邊省區(qū)相比,貴州省地下水資源較貧乏,原因有               (填正確項字母)。

  A.降水稀少

  B.多山問盆地

  C.石灰?guī)r廣布,地下含水層少

  D.地下多暗河、溶洞

  E.地下水開采量大

(4)我國地下水資源開發(fā)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今后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fā)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shù)、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shù)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fā)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shù)、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shù)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長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0年中國自然災害嚴重。臺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fā)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 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 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 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 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后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10年因災死亡人數(shù)、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shù)僅小于2010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說明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頻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種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簡述構造地震的產生機制。

(3)自然災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會起到加劇或減輕的作用。分析說明人類活動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