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讀圖5-24回答,如果煉1噸鋼,需要2噸鐵礦石和1噸煤,圖中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圖中■代表煤礦區(qū),▲為鐵礦區(qū),●為消費市場)(    )

圖5-24

  B


解析:

  從經濟利益看,廠址應當選擇在產品生產成本最低而獲得利潤最高的地方。鋼鐵工業(yè)需要的鐵礦石量大,應移煤就鐵,在鐵礦產地建廠,再把鋼鐵產品運到消費市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半島圖。讀圖,回答1~3題:

2009年3月24日,P地日出和日落的北京時間分別為l2點

  30分和0點50分。P地在理論上屬于    (    )

  A.東一區(qū)    B.東二區(qū)    C.西一區(qū)    D.西二區(qū)

該半島森林火險等級最高的時期應該是    (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P地降水最多的季節(jié)    (  )

  A.華北地區(qū)正值雨季     B.天山雪線位置為全年最低

  C.塔里木河進入汛期     D.澳大利亞北部盛行東南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某地理愛好者在我國某省某城市固定在某地點觀察日落景象,每一次他都用相機多次曝光后,再將多幅影像疊加起來,形成一幅日落軌跡圖。依上述拍攝手法,他在某天(地方時18時07分日落)拍攝日落軌跡Yl,經過一段時間后的某日(地方時18時38分日落)在原地又拍攝一次,得到軌跡Y2將兩次的日落軌跡重疊如圖所示。據此讀圖,回答1~2題。

1.他第一次拍攝日落軌跡那一天的正午太陽高度是67°,該地緯度最接近(  )

  A.38°N         B.35°N

  C.24°N                  D.19°N

2.他兩次拍攝日落軌跡的日期分別可能是(  )

A.4月5日、5月4日        B.7月1日、8月1日

C.9月10日、10月9日      D.11月8日、12月10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聯合檢測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水分在地表結冰而不能滲入土壤,會使麥苗窒息或遭受凍害。為指導農民科學、合理地進行灌溉,中央氣象臺適時發(fā)布北方冬麥受旱區(qū)適宜灌溉氣象等級預報。如圖是中央氣象臺發(fā)布的2011年2月20日~24日的預報圖,讀圖回答5~6題。

1.影響圖示地區(qū)適宜灌溉氣象等級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氣溫

C.地形   D.海陸位置

2.灌溉氣象等級的分布規(guī)律與下列何種地域分異規(guī)律相近

A.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B.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C.垂直分異規(guī)律

D.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南充高中2009-1010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地理試題(文科 題型:選擇題

下圖中MN為某一時刻地球上的晨線。M位于南半球,線段上M、a點的緯度如下圖所示,b是線段的中點。該時期長江口的鹽度較高。讀圖回答24—25題:

1.此時,a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有可能是:

A.5時           B.6時           C.18時               D.0時

2.若b地經度為180°,則此時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長江三角洲烈日當空            B.太陽已從倫敦的地平線上落下

C.a地位于 b地東南方向          D.中國北冰洋科學考察正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圖5—9“我國某地區(qū)土地利用”,回答24—27

2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生產對象看,該地區(qū)的農業(yè)地域類型是商品農業(yè)

    B.從投入產出看,該農業(yè)屬于混合農業(yè)

    C.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流動情況看,該農業(yè)屬于生態(tài)農業(yè)

    D.從產業(yè)結構看,該農業(yè)屬于立體農業(yè)

   25.該農業(yè)生產模式的優(yōu)勢是       

    A.可少占耕地,實現農產品自給

    B.打破農業(yè)生產的地域性限制,高效地利用了土地資源

  C.便于實現大規(guī)模的機械化作業(yè),大幅度提高農業(yè)集約化程度

    D.實現農業(yè)生態(tài)的良性循環(huán)

    26.影響該地農業(yè)生產的主要自然區(qū)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氣候         B.水源與氣候

    c.文化與科技    D.勞動力素質與生產經驗

    27.該地區(qū)的農民對產品進行了深加工,建立了一系列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綜合利用農業(yè)資源(如圖5--10),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你認為該生產體系       

A.實現了生產污染物零排放

    B.促進了甘蔗生產的產業(yè)化進程

    C.擺脫了生產的季節(jié)周期性和地域性

    D.實現了生產過程能量和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