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與人類關系最密切,有大循環(huán)之稱的是 ( )
A. 發(fā)生領域最大的海陸間循環(huán)
B. 發(fā)生在人類居住的陸地和陸地上空之間的內陸循環(huán)
C. 每年循環(huán)量最大的海上內循環(huán)
D. 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環(huán)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及其比2005年增比圖(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與2005年相比,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特點是( )
A. 以煤炭為主,但消費量降低
B. 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均有增加
C. 新能源消費比重增幅最大
D. 煤炭、石油消費比重均有下降
【2】在圖示能源消費結構下,能源利用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有( )
A. 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鹽漬化加重
B. 森林破壞加劇,荒漠化速度加快
C. SO2、NOX等酸性氣體增多,酸雨蔓延
D. 總懸浮顆粒物增多,空氣質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冷鏈物流是以鮮活農產品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物流系統(tǒng)。如圖為“2014年中國冷鏈設施區(qū)域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圖。據此完成以下問題。
(1)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依次是( 。
A.華北、華東、西南、華中
B.華東、華中、華北、西南
C.華東、西南、華北、華中
D.華中、華北、華東、西南
(2)影響庫容與冷藏車數(shù)量的決定性因素是( 。
A.經濟發(fā)展水平
B.人口數(shù)量
C.農產品總產量
D.交通條件
(3)冷鏈運輸?shù)陌l(fā)展,對農業(yè)生產的直接影響是( )
A.促進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
B.提高農業(yè)種植技術
C.利于農業(yè)的區(qū)域化與專業(yè)化
D.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世界某區(qū)域某月盛行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盛行風所反映的月份為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再過6個月
A. ①和②氣壓中心都存在
B. ③和④盛行風都存在
C. ①氣壓中心和③盛行風都不存在
D. 圖示氣壓中心和盛行風沒有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全面兩孩政策的目標人群是指新政策下涉及的允許生育二孩的育齡婦女。下圖為我國2016 年全國全面兩孩政策目標人群分布圖。據此回答下面單選題。
【1】全國目標人群的年齡分布特點是
A. 頂部較少 B. 中部膨脹 C. 底部收縮 D. 均衡排列
【2】2016 年全國啟動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數(shù)量卻相對有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目標人群的年齡結構偏老 B. 目標人群的總體數(shù)量較少
C. 城市工作壓力大收入偏低 D. 農村醫(yī)療落后死亡率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類活動會導致某些自然要素的變化,進而帶動其他要素的變化,其中水是比較容易受人類影響的自然要素。結合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判斷方框I、Ⅱ、Ⅲ、Ⅳ相應內容的排序,正確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庫區(qū)蒸發(fā)量增大 ③蒸騰加強 ④植被覆蓋率增大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2】圖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
A. 整體性特征 B. 區(qū)域性特征 C. 差異性特征 D. 不穩(wěn)定性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區(qū)域圖,圖中箭頭為目前正在進行的人口移動方向。據此回答下列單選題。
【1】【1】圖中人口移動的主要原因是( )
A. 農民工流動 B. 道路建設 C. 水利工程建設 D. 輸氣管道建設
【2】【2】對圖中人口移動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從人口年齡結構上看以青壯年居多
B. 從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學歷人口居多
C. 從人口移動距離上看以長距離遷移居多
D. 從人口移動形式上看以線形分散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示天氣變化過程最有可能是由( )
A. 反氣旋造成 B. 氣旋造成 C. 冷鋒造成 D. 暖鋒造成
【2】此天氣系統(tǒng)易造成( )
A. 我國南方春季陰雨綿綿的天氣 B. 我國北方地區(qū)的夏季暴雨
C. 東南沿海的臺風天氣 D.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伏旱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