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下圖為“我國某地某月兩日太陽高度日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月


  1. A.
    地球公轉速度不斷加快
  2. B.
    北半球晝夜時差逐漸變大
  3. C.
    南極地區(qū)極晝范圍不斷擴大
  4. D.
    上海正午太陽高度持續(xù)增大

2.當該地該月1日日出時,處于1日的范圍約占全球的


  1. A.
    大于4/5
  2. B.
    大于2/3
  3. C.
    大于1/2
  4. D.
    大于1/3
1. D
2. D
試題分析:
1.從圖中反映的太陽高度角和日出日落時間判斷,分析:1日—30日太陽高度角不斷增大,太陽直射點越近該地,同時該地在1日日出時間6:20,推出晝短夜長,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30日日出時間早于6點,說明晝長夜短,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綜上太陽直射點不斷北移,到月底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根據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判斷,該月為3月份。該月3月份,太陽直射點不斷北移:①北半球晝不斷變長,在3月22前,晝短夜長,之后晝長夜短;南半球夜變長,極晝范圍縮小;②越來越近遠日點(7月初),公轉速度越來越慢;③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角不斷增大。④3月22日前晝夜時差不斷減少,3月22日全球晝夜平分,過后晝夜時差擴大。故選D。
2.此題考查日界線,要求學生找出180°和0時經線。1日日出北京時間為6:20分(120°E地方時),與0時相差6小時20分,經度差為95°(東早西晚,經度差15°,時間差1小時,經度差1°,時間差4分),0時經線為25°E。1日的范圍為180°-25°/360°>1/3.故選D。
考點:本題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某地某年河流實測流量和降水量,讀圖回答11—13題。

11.該河流參與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主要是

A.水汽輸送    B.降水    C.徑流輸送    D.蒸發(fā)

12.圖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過程中,最大降水量與最大流量之間有一個時間差,近年觀測發(fā)現,這個時間差逐年變大,這可能是由于該流域

A.水土流失現象加劇    B.種草種樹,植被覆蓋率不斷提高

C.降水強度逐年增大    D.氣候趨暖,蒸發(fā)量不斷增大

13.該河流域的主要氣象災害是

①滑坡  ②低溫冷害  ③臺風災害  ④泥石流 ⑤旱澇災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我國某地某年河流實測流量和降水量,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圖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過程中,最大降水量與最大流量之間有一個時間差,近年觀測發(fā)現,這個時間差逐年變大,這可能是由于該流域

A.河流中上游亂墾濫牧,植被覆蓋率下降

B.降水強度逐年變小、工農業(yè)用水量加大

C.植樹種草,植被覆蓋率不斷提高

D.氣候趨暖,蒸發(fā)量不斷增大

該河流

A.有較長的結冰期                       B.在800mm等降水量線以北

C.流域內多荒漠                         D.在800mm等降水量線以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西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我國某地某月兩日太陽高度日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月 (   )

A.地球公轉速度不斷加快     B.北半球晝夜時差逐漸變大

C.南極地區(qū)極晝范圍不斷擴大 D.上海正午太陽高度持續(xù)增大

2.當該地該月1日日出時,處于1日的范圍約占全球的 (   )

A.大于4/5   B.大于2/3     C.大于1/2   D.大于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我國某地某年河流實測流量和降水量,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過程中,最大降水量與最大流量之間有一個時間差,近年觀測發(fā)現,這個時間差逐年變大,這可能是由于該流域

A.河流中上游亂墾濫牧,植被覆蓋率下降

B.降水強度逐年變小、工農業(yè)用水量加大

C.植樹種草,植被覆蓋率不斷提高

D.氣候趨暖,蒸發(fā)量不斷增大

2.該河流

A.有較長的結冰期                       B.在800mm等降水量線以北

C.流域內多荒漠                         D.在800mm等降水量線以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