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憶昨深山里,終朝看火耕。——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材料二 清代人口增長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迫于生計,山西、河北等地大批人口北遷內蒙墾荒。

時間

人口

(萬人)

全國耕地

(萬畝)

人均耕地

(畝)

康熙元年

(1662年)

8300

71300

8.59

乾隆三十八年

(1774年)

26800

98600

3.69

統(tǒng)萬城遺址(位于今毛烏素沙地內),曾是北朝赫連勃勃的都城,自然環(huán)境曾是“臨廣澤而帶清流”。1964年夏,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發(fā)現它時,這里卻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波浪起伏的沙丘。

材料三 過去,我們認為“人定勝天”,現在,我們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凌駕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者”,這種觀念是現在與以前相比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最主要的變化。

(1)材料一所指的土地開發(fā)模式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2)結合材料二,談談農業(yè)文明時期農業(yè)生產、人口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三者的相互關系。

(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紀人類在認識人與自然問題上的重大變化。在這個問題上,當前國際社會采取的重大舉措是什么?

答案:(1)使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fā),有利于農業(yè)經濟發(fā)展;放火燒山,向山要田,對自然生態(tài)平衡有消極影響,易導致過度開發(fā)而造成水旱災害。

(2)傳統(tǒng)農業(yè)需要大量的人力保證,必然刺激人口增長;人口增長必然加大對土地的需求;獎勵墾荒,圍湖造田,與水爭田,對土地過度開發(fā),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導致水患增加。

(3)變化:由人是自然的主宰,變?yōu)槿伺c自然和諧共存;舉措: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確定世界要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泰興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調研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北京時間2010年4月28日,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向社會發(fā)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

題。(共13分)

材料一 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

材料二 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別比116.86提高了1.2個百分點。

材料三 流動人口變化

(1)從普查結果來看,我國人口發(fā)展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2)如何解決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

(3)廣東省人口一躍超過河南省,成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試分析其原因。

(4)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的狀況,部分學者提出放寬生育二胎政策。你是

支持還是反對?并說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水分資源狀況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時間可能蒸發(fā)量與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我國西北部分區(qū)城示意圖(圖6)

(1)  運用材料中數據,說明甘肅省圖示區(qū)域干濕地區(qū)和溫度帶的分布。(8分)

(2)  寧夏平原是“被賀蘭山護著、黃河愛著的地方”試說明這一表述所包涵的自然地理意義(8分)

⑶寧夏傳統(tǒng)民居多坐北朝南,一般不設北窗,墻體較厚,屋頂坡度較小。試分析寧夏傳統(tǒng)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6分)

⑷寧夏平原水稻畝產比小麥髙83.9%,凈收益是小麥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麥的3倍。有人建議該地應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大力發(fā)展水稻種植。你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