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氣現象。下列A、B、C三圖是“我國沙塵暴活動的主要路徑和強沙塵暴多發(fā)區(qū)”、“華北地區(qū)沙塵暴生次數的統(tǒng)計資料”。分析下列各圖,回答問題(10分):
1.圖中,西路沙塵暴先后影響的我國兩大盆地是 盆地和 盆地;西北路先后影響的地理區(qū)域有準噶爾盆地、 走廊、內蒙古高原、 高原和華北平原。
2.A圖中強沙塵暴多發(fā)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表現為
3.B圖所示的沙塵暴季節(jié)分布特點是 ,
其主要原因 。
4.近幾十年來,我國西北、華北地區(qū)沙塵暴發(fā)生頻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為原因有 ;沙塵暴的不斷發(fā)生會加劇 這一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為減輕該問題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甘肅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發(fā)生里氏8.0級地震,震中位于汶川縣映秀鎮(zhèn)。地震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簡述此次地震產生的原因。
(2)結合震區(qū)自然環(huán)境狀況,指出震后可能引發(fā)的次生自然災害。
(3)請說出政府為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應采取的對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區(qū)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區(qū)域是地球表面的時間單位
B.區(qū)域都是有明確的邊界
C.區(qū)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絕對一致
D.區(qū)域既是上一級區(qū)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qū)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兩個三角洲略圖”,回答題。
1.從自然條件看,兩個三角洲的差異是: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礦產比乙豐富
C.甲海洋比乙廣闊
D.甲比乙的熱量條件差
2.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緩解甲、乙三角洲地區(qū)的能源供應緊張問題,兩地都很重視開發(fā)利用的新能源是:
A.水能 B.太陽能 C.核能 D.天然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國土資源“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管理運行體系。由此可見3S技術將在今后國土整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據此回答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GIS技術是地圖的延伸
②RS技術是地圖的延伸
③GPS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精確的三維坐標
④GPS技術可分別處理RS技術和GIS技術提供的圖像和數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遙感技術可應用的領域有:
①人口普查�、谏只馂谋O(jiān)測�、鄣V產資源勘探 ④確定考察地點海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圖“河流流域圖”,回答題。
1.河流所在地區(qū)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①氣候濕熱�、谌丝谙∈琛、鄢鞘忻芗�
④商品谷物農業(yè)發(fā)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甲乙兩地自然帶明顯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
A.地形、暖流 B.寒流、地形
C.寒流、大氣環(huán)流 D.地形、大氣環(huán)流
3.該河與萊茵河相比,其航運價值小的主要原因是:
A.資源短缺 B.經濟落后
C.水流急 D.河道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9年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準《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使黃河三角洲開發(fā)成為國家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黃河三角洲示意圖。完成題。
1.圖示黃河河段:
A.支流眾多 B.汛期主要出現在7、8月份
C.含沙量小 D.無凌汛現象
2.打造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區(qū)的優(yōu)勢資源有:
A.豐富的土地資源 B.充足的能源資源 C.充沛的淡水資源 D.礦產資源
3.黃河三角洲生態(tài)經濟區(qū)的建立與發(fā)展,對當地產生的主要影響有:
①解決資源供求矛盾 ②消除城鄉(xiāng)差別�、厶岣攮h(huán)境的承載力 ④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0年12月31日,中國頒布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世界稀土產業(yè)將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稀土儲量、產量和消費量占世界百分比統(tǒng)計表。完成題。
國家 |
儲量百分比(%) |
產量百分比(%) |
消費量百分比(%) |
中國 |
36 |
97 |
41 |
美國 |
13 |
0 |
13 |
日本 |
資料缺失 |
0 |
26 |
其它 |
51 |
3 |
20 |
1.我國稀土資源儲量從20世紀70年代占世界總量的74%,到2009年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資源的探明儲量大幅度增加 B.我國新堪探的稀土資源少
C.我國稀土資源的過度開采 D.我國稀土資源的消費量世界最多
2.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看,我國在稀土資源開發(fā)利用方面應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減少初級礦產品的出口
②對稀土資源進行保護性開采
③針對稀土資源儲量豐富的優(yōu)勢大力開采
④進一步擴大稀土資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圖東北地區(qū)年降水量分布圖(單位:mm),完成題。
1.影響東北地區(qū)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農牧活動 ②距海遠近 ③季風風向 ④緯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乙平原農業(yè)生產的不利條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緯度偏高,低溫凍害影響農作物生長
C.耕地多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廣泛分布紅壤,土壤肥沃
3.我國政府停止開墾丙山脈,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難度大,成本高 B.開發(fā)特色森林旅游
C.進口木材,成本低? D.撫育更新森林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福建晉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圖(圖甲)和澳大利亞棉花分布示意圖(圖乙),完成題。
1.新疆與澳大利亞棉花生長共同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光熱充足 B.水熱組合好
C.降水豐沛 D.土壤肥沃
2.與澳大利亞相比,新疆發(fā)展棉花生產的不利條件是:
A.商品率低 B.勞動力價格低 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