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城市垃圾焚燒處理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焚燒法處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減少垃圾數(shù)量的方法
B、焚燒法處理垃圾時可以利用燃燒的熱量進行發(fā)電
C、垃圾焚燒處理后的廢渣無需特別處理
D、垃圾焚燒過程中應注意大氣環(huán)境保護,避免大氣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所示地區(qū),最具開發(fā)潛力的新能源是 ( )
A.太陽能 B.石油資源 C.核能 D.水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根本原因是( )
A、人類認知水平提高了
B、礦產資源的地區(qū)分布不均
C、礦產資源伴生礦多,分選冶煉困難
D、礦產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人類面臨礦產資源匱乏與枯竭的威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我國淡水供需情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水資源量不足
B.長江及其以南地區(qū)由于河流水污染與湖泊富營養(yǎng)化等原因,存在水質性缺水問題
C.黃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緊缺的地區(qū)
D.內流河區(qū)雖然降水少,但因地廣人稀、需水量不多,而不存在水資源短缺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中國耕地資源面臨的壓力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別
B.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重不大,只有21%
C.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非農業(yè)建設用地增長迅速,加劇了人均耕地的減少
D.耕地中高產穩(wěn)產田占1/3左右,低產田也約占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一些城市在綠化過程中.耗費巨資移植大樹進城.據統(tǒng)計,移植大樹的成活率不超過60%,據此回答2題:
1.移植大樹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病蟲害防治不力 B、移植過程中受損傷
C、生存環(huán)境改變 D、人為破壞嚴重
2.大量移植樹木對樹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響有 ( )
①加劇水土流失
②誘發(fā)地質災害
③增加酸雨頻率
④影響生態(tài)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下面漫畫,完成2題。
1.這幅漫畫可以用來說明 ( )
A、駱駝是由羊進化來的
B、草原逐漸進化為沙漠
C、物種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改變是其滅絕的主要原因
D、一個物種滅絕后,又有新的物種產生,因此,人們不必擔心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2.針對漫畫中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保護和改善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防止進一步惡化
B、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對人類沒有影響,可任其發(fā)展
C、在此地區(qū)大面積植樹造林,防止沙漠進一步惡化
D、圖示環(huán)境的變化與人類活動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我國某區(qū)域沙漠沙地和草原分布示意圖”,完成2題。
1.圖示地區(qū)草場載畜量的分布規(guī)律是( )
A、西部大于東部 B、東、西部相當 C、東部大于西部 D、南部大于北部
2.關于我國西北地區(qū)荒漠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和潛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產物
B、是簡單的荒漠化擴張過程
C、氣候因素,特別是降雨量的變化主要影響荒漠化進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七省區(qū)某種植被面積占全國該種植被總面積的比例圖,回答2題。
1.該植被是( )
A.沼澤 B.溫帶落葉闊葉林 C.荒漠 D.草原
2.該植被分布區(qū)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 )
A.土地次生鹽堿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樣性銳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甘肅省高二下第二次月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北京市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在北京西部構建“西部生態(tài)帶”。作為北京市城市森林的重要組成之一,在北京西部構建“西部生態(tài)帶”的主要原因是( )
①西部地區(qū)為山區(qū)
②西部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
③西部地區(qū)的經濟基礎好
④北京的上風上水區(qū)位于西部地區(qū)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