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2010年8月7日,甘肅舟曲縣持續(xù)40多分鐘,降雨量達到90多毫米,強降雨導致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fā)生,造成遇難1465人,失蹤300人,受災4496戶、20227人。舟曲縣位于甘肅省南部,西南與四川省九寨溝縣接壤。地處南秦嶺山區(qū),東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貫穿全境。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溝壑縱橫,高差懸殊,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qū)。年平均氣溫14.1℃,年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1842小時。據此完成下題。
災情發(fā)生后,對獲取第一手資料、災情評估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技術是:
A.RS技術 B.IT技術 C.GIS技術 D.GPS技術
與舟曲縣泥石流災害發(fā)生事件相關很小的是:
A.周邊溝壑縱橫,高差懸殊的復雜地形因素
B.持續(xù)時間長,降雨強度大,降雨總量多
C.汶川地震對舟曲影響很大,地震導致其周邊山體的裂度增大、巖層破碎,雨水容易進入,導致滑坡、泥石流發(fā)生。
D.縣城選址不當,水利工程設施少。
舟曲縣地處:
A.我國內流區(qū)域 B.我國季風區(qū)
C.我國干旱區(qū) D.我國年太陽輻射量最豐富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左圖示意世界某區(qū)域分布,右圖示意 左圖中P點及其周邊的地質剖面圖,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與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有關。讀圖完成下題。
左圖中河流流向和所在半球分別是
A.自南向北 南半球 B.自南向北 北半球
C.自北向南 南半球 D.自北向南 北半球
右圖中巖石按形成時間的先后順序為
A.巖漿巖Ⅰ、沉積巖Ⅰ、巖漿巖Ⅱ、沉積巖Ⅱ
B.沉積巖Ⅰ、沉積巖Ⅱ、巖漿巖Ⅰ、巖漿巖Ⅱ
C.巖漿巖Ⅱ、沉積巖Ⅰ、沉積巖Ⅱ、巖漿巖Ⅰ
D.沉積巖Ⅱ、沉積巖Ⅰ、巖漿巖Ⅱ、巖漿巖Ⅰ
若左圖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補給,當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時
A. 亞歐大陸上受冷高壓控制 B. 我國北方秋高氣爽
C. 福建沿海處于臺風活動頻繁期 D. 廈門盛行東南季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北半球冬至日圖,完成下列要求
(1)用陰影畫出夜半球,并畫出太陽光線
(2)該圖太陽直射________(緯線), 日期是________前后。
(3)這一天地球位于________(遠日點,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________(慢,快)。
(4)這一天,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為________,南極圈正午太陽高度為________。
(5)C處水平運動的物體在________力的作用下向________偏轉。
(6)這一天內,北極圈內會出現________(極晝,極夜)現象,南極圈內會出現________(極晝,極夜)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魯爾區(qū)鋼鐵工業(yè)布局時,從環(huán)境因素考慮,下圖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陰影部分表示工業(yè)區(qū),非陰影部分表示居民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關于地球內部圈層劃分正確的是
A.古登堡界面以上是地殼,莫霍界面以下是地核
B.莫霍界面以上是地殼,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
C.巖石圈是古登堡界面以上的地幔和地核組成的
D.軟流層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地殼中,是劃分巖石圈的重要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理論上,垂直自然帶與相應水平自然帶有圖所示的對應關系。讀圖完成。
據圖計算,水平方向的針葉林帶分布的緯度范圍約為(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62??N
從赤道向較高緯度地區(qū),針葉林帶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漸升高 B.保持不變
C.逐漸降低 D.變化無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 氣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學家Peltier根據全球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劃分出大、中、小三種不同的受某種外力侵蝕強度區(qū)域。其中甲、乙、丙分別代表大、中、小三種侵蝕強度區(qū)域,其中對A區(qū)域不作該外力作用強度的劃分。
材料二: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侵蝕強度劃分圖(見圖)。
直接受該外力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北美五大湖 B.黃河壺口瀑布 C.長江三角洲 D.沙漠的風蝕城堡
據圖分析,下列區(qū)域中該外力侵蝕強度最大的是:
A.南方低山丘陵 B.剛果盆地 C.納米布沙漠 D.遠東山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