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一些常見的單質(zhì)、化合物之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圖,有些反應(yīng)中的部分物質(zhì)被略去。常溫常壓下,A為無色有毒氣體,B為紅棕色粉末,C、E為金屬單質(zhì)。反應(yīng)①②均為工業(yè)上的重要反應(yīng)。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xué)式:D___________;K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
(2)寫出B與C高溫反應(yīng)生成E和F的化學(xué)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D與J的稀溶液反應(yīng)生成G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H轉(zhuǎn)化為K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FeCl3 NaAlO2 2Al+Fe2O32Fe+Al2O3 CO32-+H2O+CO2=2HCO3- 2Fe2+ +Cl2=2Fe3++2Cl-
【解析】
常溫常壓下,B為紅棕色粉末,則B為Fe2O3,A為無色有毒氣體,結(jié)合轉(zhuǎn)化關(guān)系,可推知A具有還原性,故A為CO,則D為CO2,E為Fe,G為NaHCO3,J為Na2CO3,H為FeCl2,K為FeCl3,金屬C與氧化鐵反應(yīng)生成Fe和F,F(xiàn)為金屬氧化物,既與鹽酸反應(yīng)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則F為Al2O3,C為Al,I為AlCl3,L為NaAlO2,據(jù)此答題。
(1)由分析可知D為CO2,K為FeCl3,L為NaAlO2,故答案為:CO2,FeCl3,NaAlO2。
(2)鋁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鐵和氧化鋁,反應(yīng)方程式為:2Al+Fe2O32Fe+Al2O3,故答案為:2Al+Fe2O32Fe+Al2O3。
(3)二氧化碳與碳酸鈉溶液反應(yīng)生成碳酸氫鈉,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CO32-+H2O+CO2=2HCO3-,故答案為:CO32-+H2O+CO2=2HCO3-。
(4)氯化亞鐵與氯氣反應(yīng)生成氯化鐵,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 +Cl2=2Fe3++2Cl-,故答案為:2Fe2+ +Cl2=2Fe3++2Cl-。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種物質(zhì)所含原子數(shù)與0.2 mol H3PO4所含原子數(shù)相等( )
A.0.4 mol H2O2B.0.2 mol H2SO4
C.0.9 mol NaClD.0.3 mol 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不是配合物的是
A. K2[Co(NCS)4] B. Na2[SiF6]
C. CuSO45H2O D. 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K+、Na+、CO32-、NO3-B.Ag+、Na+、SO42-、Cl-
C.OH-、HCO3-、Ca2+、Na+D.Ba2+、Na+、O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除去粗鹽中的鈣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及泥沙等雜質(zhì),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種制備精鹽的實驗方案,步驟如下(用于沉淀的試劑稍過量):
(1)第①步中,操作A是__________,第⑤步中,操作B是__________。
(2)第④步中,寫出相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設(shè)粗鹽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為氯化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鹽酸調(diào)溶液至中性,再過濾,將對實驗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斷氯化鋇已過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正硼酸(H3BO3)是一種片層狀結(jié)構(gòu)的白色晶體,層內(nèi)的H3BO3分子之間通過氫鍵相連(層狀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圖中“虛線”表示氫鍵)。下列有關(guān)正硼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1 mol H3BO3晶體中含有6 mol氫鍵
B.硼原子、氧原子最外層均為8電子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C.H3BO3分子中既存在σ鍵,又存在π鍵
D.H3BO3分子的穩(wěn)定性與氫鍵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Ka(CH3COOH)=1.7×10-5,Kb(NH3·H2O)=1.7×10-5。25℃時,向40ml濃度均為0.01mol·L-1的鹽酸和醋酸(1:1)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0mol·L-1的氨水,測定過程中電導(dǎo)率和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點溶液中,c(CH3COO-)數(shù)量級約為10-5
B. b點溶液中,c(NH4+) < c(CH3COOH)
C. c點溶液中,c(NH4+) > c(Cl-)+c(CH3COO-)
D. d點水的電離程度大于c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二氧化鈰(CeO2)是一種重要的稀士氧化物。以氟碳鈰礦(主要含CeFCO3)為原料制備CeO2的一種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①Ce4+能與SO42-結(jié)合成[CeSO4]2+;
②在硫酸體系中Ce4+能被萃取劑[(HA)2 ]萃取,而Ce3+不能。
(1)焙燒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yīng)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萃取”時存在反應(yīng):Ce4+ +n(HA)2Ce·(H2n-4A2n)+4H+。
①實驗室中萃取時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為燒杯和__________________。
②右圖中D是分配比,表示Ce(Ⅳ)分別在有機(jī)層中與水層中存在形式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在起始料液中加入不同量的Na2SO4以改變水層中的c(SO42-),D隨起始料液中c(SO42-)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在D=80的條件下,取20mL含四價鈰總濃度為0. 1mol/L的酸浸液,向其中加入10mL萃取劑(HA)2,充分振蕩,靜置,水層中c(CeSO42+)=_________。 (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 “反萃取”中,在稀硫酸和H2O2的作用下CeO2轉(zhuǎn)化為Ce3+。H2O2在該反應(yīng)中作用與下列反應(yīng)中H2O2的作用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A. H2O2和MnO2混合制O2 B.用H2O2處理含酸性K2Cr2O7的廢水
C.H2O2和CaO混合制備CaO2 D.用稀硫酸和H2O2的混合液溶解金屬Cu
(4)溶液中c(Ce3+)等于1.0×10-5mol·L-1,可認(rèn)為Ce3+沉淀完全,此時溶液的pH為______________,
(已知298K時,Ksp[Ce(OH)3]=1.0×10-20);“氧化過濾”步驟中氧化過程的離子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2產(chǎn)品m g,加硫酸溶解后,加入V1mL a mol/L FeSO4溶液(足量),使鈰被還原為Ce3+ (其它雜質(zhì)均不反應(yīng),Ce3+為無色),用bmol/L的標(biāo)準(zhǔn)酸性KMnO4溶液去滴定過量的FeSO4,消耗標(biāo)準(zhǔn)溶液V2mL,則該產(chǎn)品中CeO2的質(zhì)量分?jǐn)?shù)為______ %;下列選項可能使測定結(jié)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
A.滴定前平視讀數(shù),滴定終點時仰視讀數(shù)
B.滴定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變紅就立即停止滴定
C.滴定管尖嘴部分滴定前無氣泡,滴定終點有氣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下圖裝置進(jìn)行①中實驗,對應(yīng)②中現(xiàn)象正確,且能達(dá)成相應(yīng)實驗?zāi)康牡氖?/span>( )
選項 | ①中實驗 | ②中現(xiàn)象 | 實驗?zāi)康?/span> |
A | 將浸透石蠟油的石棉加熱 | Br2的CCl4溶液褪色 | 石蠟裂解產(chǎn)物中含有烯烴 |
B | 加熱NH4Cl固體 | 酚酞溶液變紅 | 制備氨氣并檢驗氨氣性質(zhì) |
C | 加熱NaHCO3與Na2CO3混合粉末 |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驗證NaHCO3具有熱不穩(wěn)定性 |
D | 加熱鐵粉及濕棉花 | 肥皂水中有氣泡冒出 | Fe與H2O發(fā)生了置換反應(yīng)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