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n(Cl2)/10-3mol | 0 | 1.8 | 3.7 | 5.4 | 7.2 |
分析 (1)由圖示可知,整個過程為:4HCl+O2=2Cl2+2H2O,反應②生成1molCl2(g)的反應熱為△H2,則反應熱化學方程式為:CuCl2(g)+$\frac{1}{2}$O2(g)=CuO(s)+Cl2(g)△H2,根據(jù)蓋斯定律(①+②)×2可得總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2)①由圖可知,溫度越高,平衡時HCl的轉化率越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②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相同溫度下HCl的平衡轉化率比之前實驗的大;
③改變措施有利于提高αHCl,應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注意不能只增加HCl的濃度;
(3)根據(jù)v=$\frac{△n}{△t}$計算2.0~6.0min內v(Cl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HCl);
(4)氯氣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與水.
解答 解:(1)由圖示可知,整個過程為:4HCl+O2=2Cl2+2H2O,反應①為:2HCl(g)+CuO(s)?H2O(g)+CuCl2(s)△H1,
反應②生成1molCl2(g)的反應熱為△H2,則反應熱化學方程式為:CuCl2(g)+$\frac{1}{2}$O2(g)=CuO(s)+Cl2(g)△H2,
根據(jù)蓋斯定律(①+②)×2可得總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H=2(△H1+△H2),
故答案為:4HCl(g)+O2(g)=2Cl2(g)+2H2O(g)△H=2(△H1+△H2);
(2)①由圖可知,溫度越高,平衡時HCl的轉化率越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H<0,化學平衡常數(shù)減小,即K(A)>K(B),
故答案為:<;K(A);
②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相同溫度下HCl的平衡轉化率比之前實驗的大,故壓縮體積使壓強增大,畫相應αHCl~T曲線的示意圖為,
故答案為:,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αHCl增大,相同溫度下HCl的平衡轉化率比之前實驗的大;
③A.增大n(HCl),HCl濃度增大,平衡右移,但HCl的轉化率降低,故A錯誤;
B.增大n(O2),氧氣濃度增大,平衡右移,HCl的轉化率提高,故B正確;
C.使用更好的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不影響平衡移動,HCl的轉化率不變,故C錯誤;
D.移去生成物H2O,有利于平衡右移,HCl的轉化率增大,故D正確,
故選:BD;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2.0~6.0min內△n(Cl2)=(5.4-1.8)×10-3mol=3.6×10-3mol,則以Cl2的物質的量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v(Cl2)=$\frac{3.6×1{0}^{-3}}{6min-2min}$=9×10-4mol•min-1,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v(HCl)=2v(Cl2)=1.8×10-3mol.min-1,
答:2.0~6.0min內以HCl的物質的量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1.8×10-3mol•min-1;
(4)氯氣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與水,反應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點評 本題比較綜合,涉及熱化學方程式書寫、化學平衡及平衡常數(shù)影響因素、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等,(3)中注意用單位時間內物質的量變化表示速率,較好的考查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上述弱酸溶液的 pH=4 | |
B. | 加入等體積 0.01mol•L-1NaOH 溶液后,所得溶液的 pH=7 | |
C. | 加入等體積 0.01mol•L-1NaOH 溶液后,所得溶液的 pH>7 | |
D. | 加入等體積 0.01mol•L-1NaOH 溶液后,所得溶液的 pH<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C(Fe3+)/mol•L-1 | c(I-)/mol•L-1 | v/mol•L-1•s-1 | |
① | 0.80 | 0.20 | 0.032k |
② | 0.40 | 0.60 | 0.144k |
③ | 0.20 | 0.80 | 0.128k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3gNa與足量H2O反應完全后可生成NA個H2分子 | |
B. | 1molCu和足量熱濃硫酸反應可生成NA個SO3分子 | |
C. | 標準狀況下,22.4LN2和H2混合氣中含NA個原子 | |
D. | 3mol單質Fe完全轉化為Fe3O4,失去8NA個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frac{4({c}_{0}-{c}_{1})^{2}}{{{c}_{1}}^{2}}$ | |
B. | T℃時,隨著反應的進行,混合氣體的密度減小 | |
C. | 曲線b對應的條件改變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 |
D. | 若曲線b對應的條件改變是溫度,可判斷該反應的△H<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60g丙醇中存在的共價鍵總數(shù)為10NA | |
B. | 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離子數(shù)之和為0.1NA | |
C. | 鈉在空氣中燃燒可生成多種氧化物.23g鈉充分燃燒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1NA | |
D. | 235g核素92235U發(fā)生裂變反應:92235U+01n$\stackrel{裂變}{→}$3890Sr+54136Xe+1001n凈產生的中子(01n)數(shù)為10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步驟 | |||
現(xiàn)象 | Fe表面產生大量無色氣泡,液面上方變?yōu)榧t棕色 | Fe表面產生少量紅棕色氣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觸后,其表面均產生紅棕色氣泡 |
A. | Ⅰ中氣體由無色變紅棕色的化學方程式:2NO+O2═2NO2 | |
B. | Ⅱ中的現(xiàn)象說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層,阻止Fe進一步反應 | |
C. | 對此Ⅰ、Ⅱ中現(xiàn)象,說明稀HNO3的氧化性強于濃HNO3 | |
D. | 針對Ⅲ中現(xiàn)象,在Fe、Cu之間連接電流計,可判斷Fe是否被氧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分子中含有2種官能團 | |
B. | 可與乙醇、乙酸反應,且反應類型相同 | |
C. | 1mol分枝酸最多可與3mol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 | |
D. |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