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混合氣體X,可能由H2、CO、CO2和水蒸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現(xiàn)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完全反應后,固體 CuO質(zhì)量減少1.6 g;再將反應后的混合氣體全部導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10 g。根據(jù)以上信息,分析下列有關(guān)X的組成推斷正確的是( )
A.X一定只由CO組成
B.X一定只由H2和CO2組成
C.X可能由0.1 g H2和4.4 g CO2組成
D.X可能由0.1 g H2、1.4 g CO、2.2 g CO2組成
D
【解析】由反應后混合氣體全部導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10 g可知,原混合氣體中碳元素的物質(zhì)的量n(C)=n(CaCO3)=10 g÷100 g·mol-1=0.1 mol,即混合氣體中存在CO、CO2中的一種或兩種,且這兩種含碳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或一種含碳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0.1 mol,由此判斷A項和B項錯;假設(shè)混合氣體中含碳氣體只有CO2,則一定含有氫氣,由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后,CuO質(zhì)量減少1.6 g可知,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n(H2)=1.6 g÷16 g·mol-1=0.1 mol,即其質(zhì)量為0.2 g,C項錯;選項D中氫氣和CO均能還原CuO,二者“奪取”的CuO中的O為0.1 g÷2 g·mol-1+1.4 g÷28 g·mol-1=0.1 mol,與CuO減少的1.6 g氧原子相符,同時n(C)=1.4 g÷28 g·mol-1+2.2 g÷44 g·mol-1=0.1 mol,D項正確。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指導預測押題練習卷(三) (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苯甲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chǎn)品,某學習小組設(shè)計方案制備苯甲酸。反應原理如下:
已知甲苯的熔點為-95℃,沸點為110.6℃,易揮發(fā),密度為0.866 g·cm-3;苯甲酸的熔點為122.4℃,在25℃和95℃下溶解度分別為0.3 g和6.9 g。
【制備產(chǎn)品】 30.0 mL甲苯和25.0 mL 1 mol·L-1高錳酸鉀溶液在80℃下反應30 min,裝置如圖所示:
(1)圖中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進水口為________(填“a”或“b”)。
(3)相對于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用沸水浴加熱的優(yōu)點是________;在本實驗中,三頸燒瓶最合適的容積是________(填字母)。
A.50 mL B.100 mL C.200 mL D.250 mL
【分離產(chǎn)品】他們設(shè)計如下流程分離粗產(chǎn)品苯甲酸和回收甲苯:
(4)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__;含有雜質(zhì)的產(chǎn)物經(jīng)操作Ⅱ進一步提純得無色液體A,則操作Ⅱ的名稱是________。
(5)操作Ⅲ的名稱是________。檢驗B中是否含有Cl-的方法如下:取少量B溶于水,在上層清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B中含有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滾動練3 元素及其化合物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黃色的FeCl3溶液分別進行下列實驗,解釋或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
選項實驗現(xiàn)象解釋或結(jié)論
A加入FeCl3固體溶液變成紅褐色FeCl3的水解程度變大
B加入等體積水溶液顏色變淺c(Fe3+)變小
C加入足量Fe粉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2Fe3++Fe=3Fe2+
D將FeCl3溶液微熱溶液變成紅褐色水解反應
Δ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滾動練2 化學基本理論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溶液中有關(guān)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guān)系正確的是( 。
A.NaHSO3溶液呈酸性,則有:c(Na+)>c(HSO3-)>c(SO32-)>c(H+)>c(OH-)
B.pH相等的CH3COONa和Na2CO3兩種溶液:c(CH3COONa)<c(Na2CO3)
C.強酸HA溶液與弱堿M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有:c(M+)=c(A-)
D.0.1 mol·L-1的NaHA溶液pH=1,則有:c(Na+)=c(H2A)+c(HA-)+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滾動練1 化學基本概念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食品安全是社會關(guān)注的熱點。市場上已檢測出一些礦泉水中含有高濃度的致癌物“溴酸鹽”,而這個“行業(yè)秘密”在人們的眼皮底下被隱藏了10多年。實驗室中制備“溴酸鹽”過程如下:
根據(jù)上述轉(zhuǎn)化關(guān)系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反應②是復分解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酸性條件下溴酸鹽可發(fā)生如下離子反應:
Ⅰ.2BrO3-+10Cl-+12H+=5Cl2↑+Br2+6H2O
Ⅱ.6BrO3-+5Cl-+6H+=5ClO3-+3Br2+3H2O
Ⅲ.BrO3-+5Br-+6H+=3Br2+3H2O
①上述反應所涉及的粒子中,氧化性最強的是________。
②在KCl和KBr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KBrO3,其氧化產(chǎn)物為________,還原產(chǎn)物為________。
③將12 mL 0.4 mol·L-1 KBrO3溶液和10 mL 0.6 mol·L-1 KCl溶液在稀H2SO4中混合,充分反應后,產(chǎn)物KClO3和Cl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專題滾動練1 化學基本概念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jù)報道,科學家研制出了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劑。下列有關(guān)水分解過程的能量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后訓練專題練習卷二(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fā)展?jié)摿Φ那鍧嵞茉。氫氣的燃燒效率非常高,只要在汽油中加?/span>4%的氫氣,就可使內(nèi)燃機節(jié)油40%。目前,氫能技術(shù)在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已進入系統(tǒng)實施階段。氫氣的制取與儲存是氫能源利用領(lǐng)域的研究熱點。
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 kJ·mol-1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
2H2S(g)=2H2(g)+S2(g) ΔH=169.8 kJ·mol-1
(1)以甲烷為原料制取氫氣是工業(yè)上常用的制氫方法。
CH4(g)與H2O(g)反應生成CO2(g)和H2(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H2S熱分解制氫氣時,常向反應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氣,使部分H2S燃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燃燒生成的SO2與H2S進一步反應,生成物在常溫下均為非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H2O的熱分解也可得到H2,高溫下水分解體系中主要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圖中A、B表示的物質(zhì)依次是________。
(4)電解尿素[CO(NH2)2]的堿性溶液制氫的裝置示意圖見圖2(電解池中隔膜僅阻止氣體通過,陰、陽極均為惰性電極)。電解時,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
(5)Mg2Cu是一種儲氫合金。350 ℃時,Mg2Cu與H2反應,生成MgCu2和僅含一種金屬元素的氫化物(其中氫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077)。Mg2Cu與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后訓練專題練習卷二(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種碳納米管能夠吸附氫氣,用這種材料制備的二次電池原理如下圖所示,該電池電解質(zhì)為6 mol·L-1KOH溶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放電時K+移向負極
B.放電時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為:H2-2e-=2H+
C.放電時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為:NiO(OH)+H2O+e-=Ni(OH)2+OH-
D.該電池充電時將碳電極與電源的正極相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后規(guī)范訓練9-2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shè)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和b不連接時,鐵片上會有金屬銅析出
B.a和b用導線連接時,銅片上發(fā)生的反應為Cu2++2e-=Cu
C.無論a和b是否連接,鐵片均會溶解,溶液均從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D.a和b分別連接直流電源正、負極,電壓足夠大時,Cu2+向銅電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