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次氯酸分子的電子式:B.CH4Si的結構式:
C.HCN分子的結構式:H-C≡ND.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分析 A.次氯酸中氧原子成兩個共價鍵,O原子與Cl原子、H原子分別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
B.CH4Si的結構與乙烯類似,C原子與Si原子之間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為C=Si雙鍵;
C.HCN分子中C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能形成4個共價鍵,N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能形成3個共價鍵,分子內(nèi)含有-C≡N;
D.圖為球棍模型,黑色球代表C原子.

解答 解:A.次氯酸中氧原子成兩個共價鍵,O原子與Cl原子、H原子分別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電子式為,故A錯誤;
B.CH4Si的結構與乙烯類似,C原子與Si原子之間形成2對共用電子對,為C=Si雙鍵,CH4Si的結構式為,故B錯誤;
C.HCN分子中C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能形成4個共價鍵,N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能形成3個共價鍵,分子內(nèi)含有-C≡N,故C正確;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為,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用語,涉及電子式、結構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注意把握不同的化學用語并規(guī)范使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已知1mol CO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O2氣體,放出283kJ熱量,1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6kJ熱量,1mol CH4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O2氣體和液態(tài)水放出890kJ熱量
(1)寫出H2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H2(g)+$\frac{1}{2}$O2(g)=H2O(l)△H=-286kJ•mol-1
(2)若1mol CH4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O2氣體和水蒸汽,放出熱量<890kJ(填“=”、“>””<”)
(3)若將a mol CH4,CO,H2混合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O2氣體和水蒸汽,則放出熱量(Q)的取值范圍是283akJ<Q<890akJ.
(4)若將a mol CH4,CO,H2混合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O2氣體和水蒸汽,且CO2和H2O物質的量相等,則放出熱量(Q)的取值范圍是284.5a kJ<Q<586.5a kJ.
(5)用Cl2生產(chǎn)某些含氯有機物時會產(chǎn)生副產(chǎn)物HC1.利用反應A,可實現(xiàn)氯的循環(huán)利用.反應A:4HCl+O2$\frac{\underline{\;CuO/CuCl_{2}\;}}{400℃}$2Cl2+2H2O
已知:Ⅰ反應A中,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熱量.

①H2O的電子式是
②反應A的熱化學方程式是4HCl(g)+O2(g)?2Cl2(g)+2H2O(g)△H=-115.6 KJ/mol.
③斷開1mol H-O 鍵與斷開 1mol H-Cl 鍵所需能量相差約為32kJ,H2O中H-O 鍵比HCl中H-Cl鍵(填“強”或“弱”)強.
④對于反應A,圖1是4種投料比[n(HCl):n(O2),分別為1:1、2:1、4:1、6:1下,反應溫度對HCl平衡轉化率影響的曲線.

ⅰ曲線b對應的投料比是4:1.
ⅱ投料比為2:1、溫度為400℃時,平衡混合氣中Cl2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是30.8%.
(6)物質(t-BuNO)2在正庚烷溶劑中發(fā)生如下反應:(t-BuNO)2?2(t-BuNO).
實驗測得該反應的△H=+50.5kJ•mol-1,活化能Ea=90.4kJ•mol-1.下列能量關系圖(圖2)合理的是D.該反應的△S>0(填“>”、“<”或“=”).在較高填“較高”或“較低”)溫度下有利于該反應自發(fā)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為減小環(huán)境污染,節(jié)能減排是企業(yè)義不容辭的責任.
(1)SO2和Cl2是常見的污染物,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三周期第ⅥA族,Cl2的電子式為,比較S2-與Cl-的半徑大小:r(S2-)>(填“>”或“<”)r(Cl-).
(2)有效“減碳”的手段之一是節(jié)能,下列制氫方法中最節(jié)能的是C(填字母)
A.電解水制氫:2H2O$\frac{\underline{\;高溫\;}}{\;}$2H2↑+O2
B.高溫使水分解制氫:2H2O$\frac{\underline{\;高溫\;}}{\;}$2H2↑+O2
C.太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2H2O$\frac{\underline{\;\;\;TiO_{2}\;\;\;}}{太陽光}$2H2↑+O2
D.天然氣制氫:CH4+H2O$\stackrel{高溫}{?}$CO+3H2
(3)在汽車上安裝三效催化轉化器,可使汽車尾氣中的主要污染物(COxNO)進行相互反應,生產(chǎn)無毒害物質,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已知:
N2(g)+O2(g)═2NO(g)△H=+180.5kJ/mol
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寫出尾氣轉化反應的熱化學方式: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1
(4)“氯氧化法”是指在堿性條件下用Cl2將廢水中的NaCN氧化成無毒的物質.NaCN被氧化后的產(chǎn)物之一為NaHCO3,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5Cl2+2CN-+10OH-=2HCO3-+N2+10Cl-+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實驗室用50mL濃鹽酸跟足量的氯酸鉀固體共熱制取氯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ClO3+6HCl(濃)$\frac{\underline{\;\;△\;\;}}{\;}$ KCl+3Cl2↑+3H2O.(只第(3)題寫計算過程)
(1)濃鹽酸在反應中顯示出來的性質是②(填寫編號).
①只有還原性 ②還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2)若產(chǎn)生0.1mol Cl2,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frac{1}{6}$mol.
(3)若反應中HCl的利用率只有50%,當反應結束時,生成Cl20.15mol,求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寫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CuSO4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關制備途徑及性質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途徑①和途徑②都體現(xiàn)了硫酸的酸性和氧化性
B.將CuSO4溶液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可制得膽礬晶體
C.CuSO4在1100℃分解所得氣體X可能是SO2和SO3的混合氣體
D.Y可以是酒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1)0.1mol/L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ABC.(填序號)
A.CH3COOH        B.HCl       C.H2SO4
(2)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CH3COOH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堿性(填“酸”、“堿”或“中”).
(3)相同條件下pH=3的鹽酸和pH=3的醋酸.(填>、<或=)
①取等體積兩溶液,分別稀釋pH=4時,兩者加水量的關系是:前者<后者
②取等體積的兩溶液,分別加入等物質的量的相應鈉鹽固體少量,兩溶液的pH大小關系是:前者<后者;
③各取兩溶液VL,分別加入VL pH=11的NaOH,充分反應后,兩溶液pH大小關系是:前者>后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題.
(1)寫出下列有機物的名稱
①CH3OOCCH3乙酸甲酯
4-甲基-1-戊烯
苯甲酸
(2)寫出下列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①反-2-丁烯
②乙二酸二乙酯CH3CH2OOCCOOCH2CH3
(3)書寫下列反應的方程式:
甲苯制TNT
乙炔的加聚nCH≡CH$\stackrel{催化劑}{→}$
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
乳酸CH3CH(OH)COOH分子之間成環(huán)
(4)下列各化合物中,屬于同系物的是BE,屬于同分異構體的是AF(填入編號)
A.CH3CH2CH2CHO與 B. C. D.  E.  F.2-甲基丁烷和2,2-二甲基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無色溶液X,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種離子組成,取溶液進行如下連續(xù)實驗:

請回答:
(1)氣體A與氣體B的水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NH3+H2O=NH4HCO3
(2)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是Na+、CO32-、AlO2-
(3)寫出步驟①加入過量鹽酸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O32-+2H+=CO2↑+H2O、AlO2-+4H+=Al3++2H2O.
(4)寫出步驟②形成白色沉淀甲的離子方程式Al3++3HCO3-=Al(OH)3↓+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有一包未知組成的固體粉末,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混合而成,為檢驗它們,做了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混合物溶于水,攪拌后得無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過濾,將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發(fā)現(xiàn)沉淀全部溶解.
試判斷:
(1)固體混合物中肯定有Na2CO3
(2)寫出實驗③中的離子方程式:BaCO3+2H+=Ba2++CO2↑+H2O
(3)設計實驗,證明固體粉末中可能有的物質是否存在.簡述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并用離子方程式描述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