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硝酸鋇、氯化鈣、碳酸鉀
。2)①Ba(NO3)2+K2CO3==BaCO3↓+2KNO3 CaCl2+K2CO3==CaCO3↓+2KCl
②BaCO3+2HNO3==Ba(NO3)2+CO2↑+H2O CaCO3+2HNO3==Ca(NO3)2+CO2↑+H2O
、跙a(NO3)2+H2SO4==BaSO4↓+2HNO3
④KCl+AgNO3==KNO3+AgCl↓
【解析】本題考查物質的檢驗。由題中實驗的明顯實驗現象,由①②可推知一定含有K2CO3,Ba(NO3)2、
CaCl2中至少含有一種;由③可推知②的溶液中含有Ba2+,證明原物質含有Ba(NO3)2;由④可推知②的溶液中含有Cl―,證明原物質含有CaCl2,由明顯的現象推斷出某離子后,還應分析這種離子是原物質中的,還是加入新試劑帶入的。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標準狀況下,w L氮氣含有x個N2分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可表示為 ( )
A.wx mol-1 B.22.4x mol-1 C. mol-1 D. 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有三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鈉溶液 ②75%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鈉和單質溴的水溶液(分離出溴單質),分離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確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餾 B.萃取、蒸餾、分液
C.分液、蒸餾、萃取 D.蒸餾、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配制25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時,下列實驗操作會使配得的溶液濃度偏大的是( )
A.轉移溶液后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在容量瓶中進行定容時仰視刻度線
C.在容量瓶中進行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搖勻,發(fā)現液面低于刻度,再補充幾滴水至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分別代表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互為同分異構體。 據此推斷一氯丙烯的同分異構體 (不含環(huán)狀結構)共有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可以由下列反應合成三聚氰胺:CaO+3CCaC2+CO↑,
CaC2+N2CaCN2+C,CaCN2+2H2O===NH2CN+Ca(OH)2,
NH2CN與水反應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合成三聚氰胺。
(1) 寫出與Ca在同一周期且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內層排滿電子的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_____ ;CaCN2中陰離子為CN,與CN互為等電子體的
分子有N2O和________(填化學式),由此可以推知CN的空間構型為______ __。
(2)尿素分子中C原子采取________雜化。
(3)三聚氰胺()俗稱“蛋白精”。動物攝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后,三聚氰酸與三聚氰胺分子相互之間通過________結合,在腎臟內易形成結石。
(4)CaO晶胞如圖所示,CaO晶體中Ca2+的配位數為 ,
Ca2+采取的堆積方式為 ,
O2-處于Ca2+堆積形成的 空隙中;
CaO晶體和NaCl晶體的晶格能分別為:
CaO 3401 kJ·mol-1、NaCl 786 kJ·mol-1。導致兩者晶格能
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配位化合物K3[Fe(CN)n]遇亞鐵離子會產生藍色沉淀,因此可用于檢驗亞鐵離子,已知鐵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和配體提供電子數之和為14,求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納米級Cu2O由于具有優(yōu)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關注,下表為制取Cu2O的四種方法:
方法a | 用炭粉在高溫條件下還原CuO |
方法b | 用葡萄糖還原新制的Cu(OH)2制備Cu2O; |
方法c | 電解法,反應為2Cu + H2O Cu2O + H2↑。 |
方法d | 用肼(N2H4)還原新制的Cu(OH)2 |
(1)已知:2Cu(s)+1/2O2(g)=Cu2O(s);△H = -169kJ·mol-1
C(s)+1/2O2(g)=CO(g);△H = -110.5kJ·mol-1
Cu(s)+1/2O2(g)=CuO(s);△H = -157kJ·mol-1
則方法a發(fā)生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__ ▲ ___
(2)方法c采用離子交換膜控制電解液中OH-的濃度而制備納米 Cu2O,裝置如右圖所示:該電池的陽極反應式為 __ ▲ ___
鈦極附近的pH值 __ ▲ ___ (增大、減小、不變)
(3)方法d為加熱條件下用液態(tài)肼(N2H4)還原新制Cu(OH)2來制備納米級Cu2O,同時放出N2。該制法的化學方程式為 ▲ ___
(4)在相同的密閉容器中,用以上方法制得的三種Cu2O分別進行催化分解水的實驗: △H>0。水蒸氣的濃度隨時間t變化如下表所示。
序號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① | T1 | 0.050 | 0.0492 | 0.0486 | 0.0482 | 0.0480 | 0.0480 |
② | T1 | 0.050 | 0.0488 | 0.0484 | 0.0480 | 0.0480 | 0.0480 |
③ | T2 | 0.10 | 0.094 | 0.090 | 0.090 | 0.090 | 0.090 |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__ ▲ ___ (填字母)。
A.實驗的溫度:T2<T1 B.實驗②比實驗①所用的催化劑催化效率高
C.實驗①前20 min的平均反應速率 v(H2)=7×10-5 mol·L-1 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