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熱法可以分離的一組物質(zhì)是( )
A.氯化銨和消石灰 B.碳酸氫銨和過氧化鈉
C.氯化銨和氯化鈉 D.碘和氯化銨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將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與足量的水反應(yīng),在標(biāo)準狀況下得到672 mL混合氣體,將混合氣體通電后恰好完全反應(yīng),則Na、Na2O、Na2O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
A.4∶3∶2 B.1∶2∶1
C.1∶1∶2 D.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實驗結(jié)果與預(yù)測的現(xiàn)象不
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質(zhì) | ②中的物質(zhì) | 預(yù)測①的現(xiàn)象 | |
A | KI溶液 | 濃硝酸 | 溶液變藍色 |
B | 酚酞溶液 | 濃氨水 | 無色變紅色 |
C | NaAlO2溶液 | 濃鹽酸 | 有白色沉淀 |
D | 濕潤紅布條 | 飽和氯水 | 紅布條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A、B、C、D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種氣體單質(zhì)。E、F均為氣體,且F為紅棕色。有關(guān)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反應(yīng)條件均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D的化學(xué)式為__________。
(2)反應(yīng)③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和E在一定條件下可反應(yīng)生成B和Z,這是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反應(yīng),可消除E對環(huán)境的污染,該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1 mol·L-1的X溶液和0.1 mol·L-1的Y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堿”或“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將反應(yīng)4(NH4)2SO4==N2↑+6 NH3↑+3SO2↑+SO3↑+7H2O的產(chǎn)物氣體通入BaCl2溶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無沉淀生成 B.肯定沒有BaSO3生成
C.得到的沉淀是純凈物 D.得到的沉淀是BaSO4和BaSO3組成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兩種鹽的固體混合物:①加熱時有氣體產(chǎn)生,②加水溶解時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鹽酸。滿足上述條件的混合物是 ( )
A.BaCl2和(NH4)2SO3 B.AgNO3和NH4Cl
C.FeCl3和NaHCO3 D.KCl和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工業(yè)上由黃銅礦(主要成分CuFeS2)冶煉銅的主要流程如下:
(1)氣體A中的大氣污染物可選用下列試劑中的 吸收.
a.濃H2SO4 b.稀HNO3 c.NaOH溶液 d.氨水
(2)用稀H2SO4浸泡熔渣B,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紅色,說明溶液中存在 (填離子符號),檢驗溶液中還存在Fe2+的方法是 (注明試劑、現(xiàn)象).
(3)由泡銅冶煉粗銅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方程式為 .
(4)以CuSO4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進行粗銅(含Al、Zn、Ag、Pt、Au等雜質(zhì))的電解精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化學(xué)能
b.粗銅接電源正極,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
c.溶液中Cu2+向陽極移動
d.利用陽極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屬
(5)利用反應(yīng)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備CuSO4,若將該反應(yīng)設(shè)計為原電池,其正極電極反應(yīng)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將鈉、鎂、鋁各0.3 mol分別放入100 mL 1 mol·L-1的鹽酸中,同溫同壓下產(chǎn)生的氣體的體積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