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中,屬于強電解質的是_____,屬于弱電解質的是_____,屬于非電解質的是_____。
A. 碘化鉀 B. 乙醇 C. 氨氣 D. 蔗糖 E. 氫硫酸 F. 硫酸氫鈉 G. 氨水?H. 液氧 I. 氫氧化鈉溶液?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X |
X |
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屆遼寧省葫蘆島一高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12分)
為了比較溫室效應氣體對目前全球增溫現象的影響,科學家通常引用“溫室效應指數”,以二氧化碳為相對標準。表1有(A)至(I)共九種氣體在大氣中的體積百分比及其溫室效應指數。
結合表中列出的九種氣體,試參與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由極性鍵形成的非極性分子是 。
A.N2 B.O2 C.H2O D.CO2 E.CH4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2O與CO2, CCl3F與CCl2F2互為等電子體
B.CCl2F2無同分異構體,說明其中碳原子采用sp2方式雜化
C.CCl2F2是目前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
D.H2O沸點是九種物質中最高的,是因為水分子間能形成氫鍵
(3)在半導體生產或滅火劑的使用中,會向空氣逸散氣體如:NF3、CHClFCF3、C3F8,它們雖是微量的,有些確是強溫室氣體,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由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可確定NF3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B.C3F8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
C.CHClFCF3存在手性異構
D.電負性:N<O<F
(4)甲烷晶體的晶胞結構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 。
A.甲烷在常溫下呈氣態(tài),說明甲烷晶體屬于分子晶體
B.晶體中1個CH4分子有6個緊鄰的甲烷分子
C.CH4晶體熔化時需克服共價鍵
D.可燃冰(8CH4·46H2O)是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晶體[來源:學*科*網]
(5)水能與多種過渡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已知某紫紅色絡合物的組成為CoCl3·5NH3·H2O。其水溶液顯弱酸性,加入強堿并加熱至沸騰有氨放出,同時產生Co2O3沉淀;加AgNO3于該化合物溶液中,有AgCl沉淀生成,過濾后再加AgNO3溶液于濾液中無變化,但加熱至沸騰有AgCl沉淀生成,且其質量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則該配合物的化學式最可能為 。
A.[ CoCl2(NH3)4 ]Cl·NH3·H2O B.[ CoCl(NH3)5]Cl2·H2O
C.[ CoCl2(NH3)3(H2O)]Cl·2NH3 D.[ Co(NH3)5(H2O)]Cl3
(6)題(5)中鈷離子在基態(tài)時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硫酸、燒堿、氯化鈉和氧化鋁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 |
B.蔗糖、硫酸鋇和氨水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
C.Mg、Al、Cu可以分別用置換法、直接加熱法和電解法冶煉得到 |
D.能用同一通式表示的幾種物質一定互為同系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D、E、F六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依次遞增, A位于周期表的s區(qū),其原子中電子層數和未成對電子數相同;B的基態(tài)原子中電子占據三種能量不同的原子軌道,且每種軌道中的電子總數相同;D原子的核外成對電子數是未成對電子數的3倍;A、E的原子序數相差10,F+的M層電子全充滿。
請回答下列問題:(答題時,A、B、C、D、E、F用所對應的元素符號表示)
(1)C的基態(tài)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 ,周期表中F
屬于 區(qū)。
(2)C、D、E三元素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3)BD分子中,B原子與D原子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則BD的電子式是 ;
(4)BD2與EDA反應時,通過控制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之比,可以得到不同的產物,相同條件下,在水中溶解度較小的產物是 (寫化學式),其原因是該化合物陰離子間可形成二聚離子或多聚鏈狀離子。該化合物陰離子能夠相互締合的原因是: 。
(5)B2D42-和 (分子)是等電子體,B2D42-離子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還原產物為Mn2+),寫出變化的離子方程式: 。
(6)右圖分別是E和F的晶胞。晶體中E和F的配位數之比為 。
(7)相同條件下,V1mLBD2與V2mLCD的混合氣體通過足量E2D2固體后,氣體體積變?yōu)?i>(V1+V2)/2mL(不考慮CD與E2D2的反應),則V1與V2的關系滿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