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物質的鑒別只用一種試劑(可加熱)即可完成的是(  )
A.苯、甲苯、乙苯B.正丁醇、溴乙烷、氯苯
C.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銅D.碳酸氫鈉、氯化鈉、氯化銨
BD

試題分析:A、甲苯、乙苯無法鑒別,錯誤;B、加水,互溶的正丁醇,不溶在上層的是溴乙烷,不溶在下層的是氯苯,正確;C、.氯化鈉、氯化鉀無法鑒別,錯誤;D、加Ba(OH)2溶液,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物質的無色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即可鑒別的是(   )
①KOH Na2SO4 AlCl3②NaHCO3 Ba(OH)2 H2SO4③HCl NaAlO2 NaHSO4④Ca(OH)2 Na2CO3 BaCl2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在馓“證明海帶中存在碘元素”的實驗時,對課本上的描述:“海帶灼燒后的灰燼中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產生了疑問。久置KI固體被氧化變質,呈淺黃色(有I2),KI固體直接加熱時,為什么不被氧化呢?因此,小組同學針對I-被氧化條件除了氧氣之外還需要什么條件進行了實驗探究。
【提出假設】根據久置KI固體會被氧化而變質,結合空氣的成分,首先排除    和稀有氣體的影響。然后對KI變質條件提出合理假設:
假設一:需要H2O的參與;
假設二:需要CO2的參與;
假設三:                      。
【實驗驗證】
(1)為了驗證假設二,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取10mLKI溶液(濃度較大)于5支試管中,向試管中通入CO2氣體或者滴加鹽酸。一段時間后對比試管中的顏色深淺,之后向試管中滴入淀粉溶液,再次對比試管中的顏色深淺,具體實驗現象見下表:
試管序號
1
2
3
4
5
通入CO2時間/min
0
1
5
 
 
滴加鹽酸/滴
0
 
 
3
6
溶液中顏色對比
無色
淺黃色→黃色(依次加深)
滴加淀粉溶液后的顏色對比
無色
淺藍色→藍色(依次加深)
 
小組同學通過實驗現象深入思考了CO2在反應過程中的作用,得出結論:CO2氣體同鹽酸一樣在KI被氧化的過程中提供           環(huán)境。
寫出此實驗中CO2與KI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為了驗證I-被氧化是否必須要有H2O的參與,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驗證:
實驗步驟
預期現象和結論
①取一份純凈的KI固體,分成兩等份;
 
②一份加入到裝有           的集氣瓶A中;
一份加入到裝有           的集氣瓶A中;
③幾天后觀察。
 
 
【交流提高】
由于空氣中CO2和水蒸氣的含量很低,導致在加熱KI的過程中這兩種氣體很容易被“驅散”,不能很好地與KI接觸,KI自然就不能被氧化。長時間保存碘化鉀需要避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實驗原理或操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從碘水中提取單質碘時,不能用無水乙醇代替CCl4
B.可用新制的Cu(OH)2懸濁液檢驗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紙層析實驗中,須將濾紙上的試樣點浸入展開劑中
D.實驗室中提純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過濾后再蒸餾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現有三組混合物:① 苯和水、② 汽油和柴油、③ 碘和氯化鈉溶液,正確的分離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餾B.萃取、蒸餾、分液
C.分液、蒸餾、萃取D.蒸餾、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化學學習中,有關物質性質的學習離不開實驗,請閱讀下列對應的內容,并按要求完成填空
(1)實驗室經常用燒杯進行性質實驗研究,如圖所示裝置及下表中試劑,過一段時間

實驗編號
①中的物質
②中的物質
1
淀粉碘化鉀溶液
濃硝酸
2
酚酞溶液
濃硫酸
3
氯化鋁溶液
濃氨水
4
濕潤的紅紙
飽和氯水
 
實驗1、2、3、4燒杯①中的現象分別是              ,        ,      ,
(2)用下圖裝置:廢銅屑制硝酸銅,反應結束后,廣口瓶內的溶液中,除了含有NaOH外,還有____(填寫化學式)

(3)濃氨水通?梢杂糜趯嶒炇铱焖僦迫“睔饧捌湎嚓P實驗的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要測定生成的NH3的體積,則必須選擇的裝置是      (填裝置序號),裝置中所盛試劑應具有的性質是       .收集干燥的NH3,收集裝置應選擇(填裝置序號)       ,理由是          
②向濃CaCl2溶液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氣體可制納米級(粒子直徑在1—10nm之間)碳酸鈣,試寫出制納米級碳酸鈣的離子方程式       。
(4)下圖是苯與溴發(fā)生反應并進行產物檢驗的反應裝置
實驗裝置中的冷凝管“左低右高”的放置目的是____________,整套實驗裝置中能防止倒吸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_(填裝置序號)
對于固體硫化鈉露置在空氣中的變化,有如下假設:
假設①:固體硫化鈉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單質硫。
假設②:固體硫化鈉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亞硫酸鈉。
假設③:固體硫化鈉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硫酸鈉。
為了探究固體硫化鈉露置在空氣中究竟有怎樣的變化,某化學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從試劑瓶中取出固體硫化鈉樣品,放在研缽中研碎。
②將研缽中的樣品露置在空氣中兩天。
③從研缽中取出一藥匙樣品放在試管中,加入鹽酸,試樣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并放出大量氣泡。
④立即加塞,用力振蕩,產生渾濁,且氣泡的量大大減少。
(5)解釋加塞振蕩后產生渾濁,且氣泡大量減少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6)如果要驗證③是否成立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物質除雜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除去石英中混有的少量鋁粉,可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溶解后過濾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入飽和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分液
C.已知:Ksp(CuS)<Ksp(FeS),可加入過量的難溶電解質FeS,使水中少量的Cu2+轉化成硫化物沉淀而除去
D.向含有少量的FeBr2的FeCl2溶液中,加入適量氯水,再加CCl4萃取分液,以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除雜方法合理的是 
A.C2H6中混有的C2H4,可以將混合氣體先通過溴水,然后用堿石灰干燥
B.Ca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以用加熱的方法除去
C.乙烯中混有的SO2氣體,可以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
D.H2S中混有的水蒸氣,可以用濃硫酸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課外活動小組對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中最后的產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試通過實驗來探究其成分。
Ⅰ.實驗裝置:

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
該裝置B中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是                                       
裝置B的作用是                                    
Ⅱ.實驗現象:玻璃管A中的粉末由紅色逐漸變?yōu)楹谏珪r,停止加熱,繼續(xù)通一氧化碳,冷卻到室溫,停止通氣,同時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Ⅲ.實驗結論:
甲認為:依據上述實驗現象可以判斷出生成的黑色固體為金屬鐵。
乙認為:僅從上述實驗現象,不足以證明生成的黑色固體為金屬鐵,她增加了一個實驗:用磁鐵靠近生成的黑色固體,看到有黑色固體被磁鐵吸引。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體為金屬鐵的結論。
請你通過該反應的相關資料對他們結論作出判斷并通過實驗檢驗其合理性:
(1)在一定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加熱條件下,可發(fā)生如下反應
3Fe2O3+CO2Fe3O4+CO2 
Fe3O4+4CO4Fe+4CO2 
(2)四氧化三鐵(Fe3O4)為黑色固體,有強磁性,能夠被磁鐵吸引。
甲、乙同學的結論:                             你對此評價的理由是:      
                                                            
Ⅳ.實驗探究
對反應后固體成分提出假設:
假設1:反應后固體中只有Fe;
假設2:反應后固體中只有Fe3O4;
假設3:反應后固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確定實驗中最后的產物的成分,丙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請您利用限選試劑和儀器幫助他完成該探究過程,并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限選試劑和儀器: 1mol/LCuSO4 、0.01mol/L KSCN溶液、1mol/L鹽酸、0.01mol/L氯水、試管、玻璃棒、膠頭滴管。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和結論
步驟一:取硬質玻璃管中固體產物少量分別于A、B試管中,加入足量1mol/LCuSO4溶液、攪拌溶解。
(1)若A試管中黑色固體不溶解,并且沒有觀察到其他現象,則黑色固體為       
(2)若B試管中有紅色固體析出,則說明黑色固體中含有Fe。
步驟二:對試管B中溶液過濾,將所得固體洗滌干凈后,加足量1mol/L鹽酸后,再依次分別加入適量0.01mol/L氯水、少量0.01mol/L KSCN溶液
(1)若溶液不變紅色,則         
(2)若溶液變紅色,則           
 
Ⅴ.延伸探究:丁同學試圖通過反應前后固體質量的變化來確定黑色固體的成分,你認為可行嗎?(假設氧化鐵在反應中完全反應)              (填“行”或“不行”)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