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一:用量筒量取50ml 0.50 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溫度t1

步驟二: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溫度計測出其溫度t2

步驟三: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最高溫度t3。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三中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__。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2)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填序號)。

A.輕輕地振蕩燒杯            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

C.用溫度計小心攪拌          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

(3)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鹽酸測中和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應中若因為有放熱現(xiàn)象,而造成少量HCl在反應中揮發(fā),則測得的中和熱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

(1)C   (2)D

(3)不能, 因為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反應熱。(4) 偏小

【解析】

試題分析:(1)在中和熱的測定實驗中,加熱氫氧化鈉的次數(shù)越多,損失的熱量越多。因此步驟三中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一次迅速倒入,答案選C。

(2)A、輕輕地振蕩燒杯容易使液體濺出,A不正確;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容易使熱量損失,B不正確;C、溫度計只能測量溫度,不能用來攪拌,C不正確;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屬于正確的操作,D正確,答案選D。

(3)由于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反應熱,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鹽酸測中和熱。

(4)在反應中若因為有放熱現(xiàn)象,而造成少量HCl在反應中揮發(fā),則導致熱量減少,因此測得的中和熱偏小。

考點:考查中和熱測定的有關實驗判斷以及誤差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化學興趣小組對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劑成分及其含量進行以下探究:
查得資料:該牙膏摩擦劑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生成.
Ⅰ.摩擦劑中氫氧化鋁的定性檢驗取適量牙膏樣品,加水成分攪拌、過濾.
(1)往濾渣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Al(OH)3+OH-=AlO2-+2H2O
Al(OH)3+OH-=AlO2-+2H2O

(2)往(1)所得濾液中先通入過量二氧化碳,再加入過量稀鹽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通入CO2氣體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鹽酸有氣體生成、沉淀溶解
通入CO2氣體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鹽酸有氣體生成、沉淀溶解

Ⅱ.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定量測定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略去)進行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質(zhì)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
依據(jù)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3)實驗過程中需持續(xù)緩緩通入空氣.其作用除了可攪拌B、C中的反應物外,還有:
把生成的CO2氣體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把生成的CO2氣體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下列各項措施中,不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
c、d
c、d
(填標號).
a.在加入鹽酸之前,應排凈裝置內(nèi)的CO2氣體
b.滴加鹽酸不宜過快
c.在A-B之間增添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
d.在B-C之間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
(5)實驗中準確稱取8.00g樣品三份,進行三次測定,測得BaCO3平均質(zhì)量為3.94g.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25%
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為測定乙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某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驗).
(1)小組查閱資料得出:乙炔能與硫酸酸化的KMnO4反應生成Mn2+和C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2H2+2KMnO4+3H2SO4═K2SO4+2MnSO4+2CO2↑+4H2O
C2H2+2KMnO4+3H2SO4═K2SO4+2MnSO4+2CO2↑+4H2O

(2)在裝置A中使用飽和食鹽水而不直接滴加水的原因
為了減緩電石與水的反應速率
為了減緩電石與水的反應速率

(3)B中的CuSO4溶液用于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PH3、AsH3等氣體,CuSO4溶液除H2S氣體的反應類型是
復分解反應
復分解反應
(基本反應).
(4)實驗前D中含有x mol KMnO4的酸性溶液,實驗時向D中通入一定量的乙炔直至KMnO4酸性溶液恰好完全褪色,實驗完畢后裝置D及E的總質(zhì)量共增重y g,通過計算求出所測乙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用含字母x、y的代數(shù)式表示):
2
x
y
2
x
y
(不寫計算過程).
(5)若該小組的實驗原理及所有操作都正確,下列因素中,對所測乙炔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值不會產(chǎn)生影響的是
C
C

A.將裝置A中產(chǎn)生的混合氣體直接通入D中的KMnO4酸性溶液
B.將E裝置(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換成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
C.通入過量純凈的乙炔氣體于KMnO4酸性溶液時,有部分乙炔未被氧化而逸出
(6)另一活動小組的同學認為上述實驗裝置仍存在不足,則改進的措施是
在E裝置后面再接一個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
在E裝置后面再接一個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模擬工業(yè)生產(chǎn)SO2催化氧化反應,以探究反應產(chǎn)物,并測定此條件下二氧化硫的轉(zhuǎn)化率.實驗時,裝置D錐形瓶中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裝置E中溶液褪色.
精英家教網(wǎng)
(1)裝置D使用冰水浴的作用是
 

(2)在實驗過程中應持續(xù)不斷通入O2的原因是
 

(3)為達到實驗目的D中錐形瓶盛放的溶液應該是
 

A.足量澄清石灰水      B.足量小蘇打溶液
C.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D.足量硝酸鋇溶液
(4)若D中錐形瓶盛放的是足量氯化鋇和硝酸的混合溶液,發(fā)現(xiàn)瓶中除生成白色沉淀外還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則在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5)若裝置F中有40mL 2.5mol/L NaOH溶液,反應后增重4.8g,則裝置F中發(fā)生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6)若從錐形瓶溶液中得到的沉淀質(zhì)量為mg,要測定該條件下二氧化硫的轉(zhuǎn)化率,實驗時還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
 

A.裝置F增加的質(zhì)量ag
B.裝置A中亞硫酸鈉減少的質(zhì)量bg
C.裝置B增加的質(zhì)量cg
D.裝置E增加的質(zhì)量dg
此條件下二氧化硫的轉(zhuǎn)化率是
 
.(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石家莊市重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8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溫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溫度計測出其溫度;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最高溫度.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填序號).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填序號).

A.用溫度計小心攪拌

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

C.輕輕地振蕩燒杯

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

(4)現(xiàn)將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稀氨水分別和1 L 1 mol·L-1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反應熱分別為ΔH1、ΔH2、ΔH3,則ΔH1、ΔH2、ΔH3的大小關系為________.

(5)假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 J·g-1·℃-1.為了計算中和熱,某學生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依據(jù)該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ΔH=________(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