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W、X、Y、Z為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原子中各能級上的電子數(shù)相等,有2個未成對電子;X與W在同一周期,也有兩個未成對電子;Y2+與X2-具有相同的電子構型,Z的原子序數(shù)為28.
(1)Z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84s2
(2)與同周期的相鄰元素比較,Y原子的第一電離能較大(填“較大”或“較小”),原因是Mg原子價電子排布為3s2,為全滿穩(wěn)定狀態(tài),能量較低.
(3)WX2分子中,共價鍵的類型有σ鍵、π鍵,W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雜化;WX32-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數(shù)為0,立體構型為平面三角形,寫出與WX32-具有相同空間構型和鍵合形式的分子或離子:SO3、NO3-(寫兩種).
(4)化合物YX的晶體結構與NaCl相同,Y的配位數(shù)是6;其熔點高于(填“高于”、“低于”或“約等于”)NaCl,原因是與NaCl晶體相比,MgO晶體中離子的電荷多、離子半徑小,故MgO晶格能大于NaCl的晶格能,故MgO熔點較高(從晶體微觀結構的角度解釋).
(5)由W、Y、Z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簡單立方結構的化合物具有超導性,其晶胞中W位于體心位置,Y位于頂角,Z占據面心位置,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Ni3C,晶體中Y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Z原子有12個,該新型超導材料晶胞參數(shù)a=0.3812nm,列式計算該晶體的密度(g•cm-3)6.029g•cm-3

分析 W、X、Y、Z為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原子中各能級上的電子數(shù)相等,有2個未成對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2,故W為C元素;X與W在同一周期,也有兩個未成對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4,故X為O元素;Y2+與X2-具有相同的電子構型,則Y為Mg;Z的原子序數(shù)為28,則Z為Ni.
(1)根據能量最低原理書寫;
(2)Mg原子價電子排布為3s2,為全滿穩(wěn)定狀態(tài);
(3)CO2分子中結構式為O=C=O,為直線形結構,則C原子采取sp雜化;CO32-中碳原子孤電子對數(shù)=$\frac{4+2-2×3}{2}$=0,價層電子對數(shù)=3+0=3;與CO32-具有相同空間構型和鍵合形式的分子或離子,應互為等電子體,原子總數(shù)相等、價電子總數(shù)也相等的微粒互為等電子體;
(4)MgO的晶體結構與NaCl相同,屬于離子化合物,晶胞中離子配位數(shù)為6;離子電荷越多、離子半徑越小,晶格能越大,晶體的熔點越高;
(5)C、Mg、Ni形成立方晶體結構的化合物,晶胞中C原子位于體心位置,Mg原子位于頂角,Ni占據面心位置,根據均攤法計算晶胞中C、Mg、Ni原子數(shù)目,進而確定化學式;
以頂角Y原子研究,與之最近的Z原子都處于面心,每個頂點為8個晶胞共用,每個面為2個晶胞共用;
結合晶胞中含有原子數(shù)目,表示出晶胞質量,再根據ρ=$\frac{m}{V}$計算晶體密度.

解答 解:W、X、Y、Z為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原子中各能級上的電子數(shù)相等,有2個未成對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2,故W為C元素;X與W在同一周期,也有兩個未成對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4,故X為O元素;Y2+與X2-具有相同的電子構型,則Y為Mg;Z的原子序數(shù)為28,則Z為Ni.
(1)Z的原子序數(shù)為28,根據能量最低原理,價電子排布式為3d84s2,
故答案為:3d84s2;
(2)Mg原子價電子排布為3s2,為全滿穩(wěn)定狀態(tài),能量較低,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的,
故答案為:較大;Mg原子價電子排布為3s2,為全滿穩(wěn)定狀態(tài),能量較低;
(3)CO2分子中結構式為O=C=O,含有σ鍵、π鍵,為直線形結構,則C原子采取sp雜化;CO32-中碳原子孤電子對數(shù)=$\frac{4+2-2×3}{2}$=0,價層電子對數(shù)=3+0=3,為平面三角形;與CO32-具有相同空間構型和鍵合形式的分子或離子,應互為等電子體,原子總數(shù)相等、價電子總數(shù)也相等的微;榈入娮芋w,故符合條件的微粒為SO3、NO3-等,
故答案為:σ鍵、π鍵;sp雜化;0;平面三角形;SO3、NO3-;
(4)MgO的晶體結構與NaCl相同,屬于離子化合物,晶胞中離子配位數(shù)為6,與NaCl晶體相比,MgO晶體中離子的電荷多、離子半徑小,故MgO晶格能大于NaCl的晶格能,故MgO熔點較高,
故答案為:6;高于;與NaCl晶體相比,MgO晶體中離子的電荷多、離子半徑小,故MgO晶格能大于NaCl的晶格能,故MgO熔點較高;
(5)C、Mg、Ni形成立方晶體結構的化合物,晶胞中C原子位于體心位置,Mg原子位于頂角,Ni占據面心位置,則晶胞中C原子數(shù)目為1、Mg原子數(shù)目為8×$\frac{1}{8}$、Ni原子數(shù)目為6×$\frac{1}{2}$=3,故化學式為MgNi3C;
以頂角Y原子研究,與之最近的Z原子都處于面心,每個頂點為8個晶胞共用,每個面為2個晶胞共用,故晶體中Y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Z原子有$\frac{8×3}{2}$=12;
晶胞質量為$\frac{(12+59×3+12)g/mol}{6.02×1{0}^{23}mo{l}^{-1}}$,故晶體密度為$\frac{(12+59×3+12)g/mol}{6.02×1{0}^{23}mo{l}^{-1}}$÷(0.3812×10-7 cm)3=6.029g•cm-3,
故答案為:MgNi3C;12;6.029g•cm-3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電離能、化學鍵、雜化方式與空間構型、等電子體、晶體類型與性質、晶胞計算等,是對物質結構主干知識的綜合考查,(5)中注意根據均攤法進行計算,題目計算量較大,為易錯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銅有兩種常見的氧化物CuO和Cu2O.某學習小組取0.98g(用精密天平測量)Cu(OH)2固體加熱,有銅的氧化物生成,其質量隨溫度變化如圖1所示:另外,某同學繪制了三條表示金屬氧化物與其所含金屬元素的質量的關系曲線,如圖2所示.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1中,A到B的過程中有0.005mol電子發(fā)生了轉移
B.圖1整個過程中共生成0.18g水
C.圖2三條曲線中,表示CuO和其中所含Cu元素質量關系的曲線是A
D.圖1中A和B化學式分別為Cu2O和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土衛(wèi)六“泰坦”擁有豐富的碳氫燃料資源.“泰坦”的碳氫化合物循環(huán)在一定程度上與地球的水循環(huán)類似,以甲烷雨和碳氫霧的形式出現(xiàn),或者以液態(tài)甲烷和乙烷湖的形式存在于地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碳氫化合物就是烴
B.水、甲烷和乙烷都是10個電子的分子
C.乙烷的沸點比甲烷高,因而更難液化
D.甲烷和乙烷分子中只有一種氫,故其二氯化物也只有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混合物A含有Al2(SO4)3、Al2O3和FeO,在一定條件下可實現(xiàn)如圖所示的物質之間的變化: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I、Ⅱ、Ⅲ、Ⅳ四步中對于溶液和沉淀的分離采取的方法是過濾.
(2)寫出反應①、②、③、④四個反應的方程式(是離子反應的寫離子方程式)
①Al2O3+2OH-=2AlO2-+H2O;②Al3++3NH3.H2O=3NH4++Al(OH)3↓;③AlO2-+H2O+H+=Al(OH)3↓;④2Al(OH)3$\frac{\underline{\;\;△\;\;}}{\;}$Al2O3+3H2O.
(3)如果把步驟③中適量的鹽酸改為過量的二氧化碳,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AlO2-+CO2+2H2O=Al(OH)3↓+HCO3-
(4)在空氣中將NaOH溶液滴入F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變?yōu)榛揖G色,最終變?yōu)榧t褐色,寫出最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為探究Ag+與Fe3+氧化性的相關問題,某小組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已知:相關物質的Ksp(20度)  AgCl:1.8×10-10   Ag2SO4:1.4×10-5
(1)甲同學的實驗如下:
序號操作現(xiàn)象
實驗Ⅰ將2mL1mol/L AgNO3溶液加入到
1mL1mol/L FeSO4溶液中
產生白色沉淀,隨后有黑色固體產生
取上層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
注:經檢驗黑色固體為Ag.
①白色沉淀的化學式是Ag2SO4
②甲同學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據是有黑色固體(Ag)生成,加入KSCN溶液后變紅.
(2)乙同學為探究Ag+和Fe2+反應的程度,進行實驗Ⅱ.
a.按如圖連接裝置并加入藥品(鹽橋中的物質不參與反應),發(fā)現(xiàn)電壓表指針偏移.偏移的方向表明:電子由石墨經導線流向銀.放置一段時間后,指針偏移減。
b.隨后向甲燒杯中逐漸加入濃Fe2(SO43溶液,發(fā)現(xiàn)電壓表指針的變化依次為:偏移減小→回到零點→逆向偏移.
①a中甲燒杯里的電極反應式是Fe2+-e-=Fe3+
②b中電壓表指針逆向偏移后,銀為負極(填“正”或“負”).
③由實驗得出Ag+和Fe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Fe2++Ag+?Fe3++Ag.
(3)為進一步驗證乙同學的結論,丙同學又進行了如下實驗:
序號操作現(xiàn)象
實驗Ⅲ將2mL2mol/LFe(NO3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中    銀鏡消失
實驗Ⅳ將2mL1mol/LFe2(SO4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中銀鏡減少,未消失
實驗Ⅴ將2mL2mol/LFeCl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中銀鏡消失
①實驗Ⅲ不能(填“能”或“不能”)證明Fe3+氧化了Ag,理由是因為Fe(NO33溶液呈酸性,酸性條件下NO3-也可能氧化Ag.
②用化學反應原理解釋實驗Ⅳ與V的現(xiàn)象有所不同的原因溶液中存在平衡:Fe3++Ag?Fe2++Ag+,且 AgCl比Ag2SO4 Ksp(或溶解度)更小,Cl-比SO42-更有利于降低Ag+濃度,所以實驗Ⅴ比實驗Ⅳ正向進行的程度更大.(或AgCl比Ag2SO4 Ksp(或溶解度)更小,促使平衡正向移動,銀鏡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碳、氫質量比為21:4的飽和烴,其同分異構體的數(shù)目為(  )
A.7B.8C.9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A、B、C、D、E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第三周期元素,已知A、B、E 3種原子最外層共有11個電子,且這3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兩兩皆能發(fā)生反應生成鹽和水,C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次外層電子數(shù)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層電子數(shù)比最外層電子數(shù)多3.
(1)寫出下列元素符號:ANa,BAl,CSi,DP,ECl
(2)A與E兩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用電子式表示其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比較C、D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用化學式表示)H3PO4>H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的分界線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
A.耐高溫的材料B.半導體C.催化劑D.農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已知反應: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別在0℃和20℃下,測得其轉化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曲線(Y-t)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b代表20℃下CH3COCH3的Y-t曲線
B.從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frac{△n(0℃)}{△n(20℃)}$=1
C.升高溫度可縮短反應達平衡的時間并能提高平衡轉化率
D.反應進行到20min末,CH3COCH3的$\frac{v(0℃)}{v(2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