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W、X、Y、Z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W、X、Y、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元素X的單質能與強酸、強堿反應B. 元素W、X與鈉元素可形成化合物Na3XW6
C. 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W>YD. 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W>Z
【答案】D
【解析】
由W、X、Y、Z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可知,W處于第二周期,X、Y、Z處于第三周期,設X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a,則Y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a+2,Z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a+3,W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a+4,W、X、Y、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21,a+ a+2+ a+3+a+4=21,解得a=3,故X是Al,Y是P,Z是S,W是F。
A. X是Al,能與強酸和強堿反應,故A正確;
B. 元素W、X分別為F、Al,與鈉元素可形成化合物Na3AlF6,故B正確;
C. 非金屬性W>Y,故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W>Y,故C正確;
D.非金屬性Z<W,故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W<Z,故D錯誤;
故選D。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中按氧化物、酸、堿順序排列的是( )
A.水、硝酸、苛性鈉B.氧化鈉、小蘇打、純堿
C.小蘇打、蘇打、純堿D.硫酸、氧化鎂、氫氧化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廢棄物的資源化回收再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發(fā)揮原材料的價值,以下是工業(yè)生產(chǎn)納米磁性氧化鐵的流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用Na2CO3溶液浸泡是為了除去廢鐵屑表面的鐵銹
B. 加適量的H2O2是為了將部分Fe2+氧化為Fe3+
C. 若生產(chǎn)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氣中生產(chǎn),將不能得到高純度產(chǎn)品
D. 溶液A中Fe2+和Fe3+的濃度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定量的鈉、鋁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mL、pH=14的溶液。然后用1mol/L的鹽酸滴定至沉淀量最大時,消耗鹽酸40mL。原合金中鈉的質量為( )
A. 0.92g B. 0.69g C. 0.64g D. 0.2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生產(chǎn)硫酸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原理為:2SO2(g)+O2(g)2SO3(g),反應混合體系在平衡狀態(tài)時SO3的百分含量與溫度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在A、B、C三點時,V(正)=v(逆),在D點時V(正)>v(逆)
B. A、B、C三點的平衡常數(shù)一定不相同
C. 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 一定溫度下,保持容器體積不變,向平衡體系中通人稀有氣體,壓強增大,平衡不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短周期元素A、B、C、D 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加,X、Y、Z、W是由這四種元素中的兩種元素組成的常見化合物,X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Y為淡黃色固體,甲是由C元素形成的氣體單質,乙為紅棕色氣體,上述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省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半徑大小順序:D>C>B>A B. 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B>C
C. 圖示轉化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D. 元素C、D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離子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一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發(fā)生如下反應:xA(g)+2B(s) yC(g) ΔH<0,一定條件下,容器中A、C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A的濃度變化表示該反應在0~10 min內的平均反應速率v(A)=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圖示可確定x∶y=________。
(3)0~10 min容器內壓強___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4)推測第10 min引起曲線變化的反應條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6min引起曲線變化的反應條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減壓、谠龃A的濃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溫⑤降溫 ⑥加催化劑
(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數(shù)為K1,平衡Ⅱ平衡常數(shù)為K2,則K1________K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s)+2B(g)2C(g)+D(g);△H>0,F(xiàn)將1mol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將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時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積為甲的2倍,t1時兩容器內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圖1所示,隔板K不能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保持溫度和活塞位置不變,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濃度是乙中C的濃度的2倍
B. 保持活塞位置不變,升高溫度,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體積分數(shù)均增加
C. 保持溫度不變,移動活塞P,使乙的容積和甲相等,達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體積分數(shù)是甲中C的體積分數(shù)的2倍
D. 保持溫度和乙中的壓強不變,t2時分別向甲、乙中加入等質量的氦氣后,甲、乙中反應速率變化情況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t1前的反應速率變化已省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