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為探究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甲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先取一定量的工業(yè)用乙烯氣體(在儲氣瓶中),使氣體通入溴水中,發(fā)現溶液褪色,即證明乙烯與溴水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乙同學發(fā)現在甲同學的實驗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許淡黃色渾濁物質,推測在工業(yè)上制得的乙烯中還可能含有少量還原性的氣體雜質,由此他提出必須先除去雜質,然后再使乙烯與溴水反應。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甲同學的實驗中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學設計的實驗________(填“能”或“不能”)驗證乙烯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其理由是________。
①使溴水褪色的反應,未必是加成反應
②使溴水褪色的反應,就是加成反應
③使溴水褪色的反應,未必是乙烯
④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就是乙烯
(3)乙同學推測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種雜質氣體是_______,它與溴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驗證過程中必須全部除去,除去該雜質的試劑可選用______________。
(4)為了驗證乙烯與溴水的反應是加成反應而不是取代反應,可采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H2=CH2+Br2―→CH2BrCH2Br
(2)不能、佗
(3)H2S H2S+Br2=2HBr+S↓ 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
(4)如果乙烯與溴發(fā)生取代反應,必定生成溴化氫(HBr),溶液酸性將會明顯增強,故可用pH試紙予以驗證
由“乙烯”中可能含有少量還原性氣體雜質、“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許淡黃色渾濁物質”可以推斷還原氣體為H2S。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蛋白質和糖類的水解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過程
B.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處在同一個平面上
C.溴水與乙烯發(fā)生加聚反應而褪色
D.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都是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的標志是(  )。
A.石油的產量B.乙烯的產量
C.鋼鐵的產量D.硫酸的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一運輸隊從海南向山東長途販運香蕉、椰子、柑橘等熱帶水果,裝完水果后,又在每個水果簍上方放置一包浸泡有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然后再封裝水果覆蓋。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高錳酸鉀溶液(  )。
A.殺死水果周圍的細菌,防止水果霉變
B.吸收水果周圍的氧氣,防止水果腐爛
C.吸收水果產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發(fā)揮強氧化性,催熟水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近年來運用有機合成的方法制備出了許多具有下圖所示立體結構的環(huán)狀化合物,如

(1)寫出上述物質的分子式: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
(2)Ⅰ、Ⅱ、Ⅲ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
A.同素異形體    B.同系物
C.同分異構體    D.同種物質
(3)利用結構Ⅰ能解釋苯的下列事實的是____,利用結構Ⅱ或Ⅲ不能解釋苯的下列事實的是______。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不能與溴水因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
C.在一定條件下能和H2發(fā)生加成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中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A.C2H4B.C3H8C.SO2D.?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無論乙烯與Br2的加成,還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與分子內含有碳碳雙鍵有關
B.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鑒別乙烯和乙烷
C.相同質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燒后產生的水的質量相同
D.利用燃燒的方法可以鑒別乙烯和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分子式為C5H10的烯烴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烯烴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為CH2=CHCH(CH32名稱為2-甲基-3-丁烯
B.其屬于烯烴的同分異構體有5種
C.有一種同分異構體的名稱為:2,2-二甲基-1-丙烯
D.該物質的結構簡式最多有兩個側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共軛二烯烴與H2加成后的產物是, 則該二烯烴與Br21:1加成后的產物可能有
A.1種B.2種C.3種D.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