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由乙烯制氯乙烷,為加成反應;
②氯乙烷在氫氧化鈉的醇溶液中加熱反應,生成乙烯,為消去反應;
③乙醇發(fā)生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為取代反應;
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為氧化反應;
⑤苯酚與濃溴水反應,苯環(huán)上H被溴取代,為取代反應;
⑥甲苯生成苯甲酸,甲基轉化為-COOH,為氧化反應;
⑦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濁液的反應,-CHO轉化為-COOH,為氧化反應;
(2)①乙烯與NaOH不反應,而SO2與NaOH溶液反應;
②Br2與NaOH溶液反應后,與溴苯分層;
③C2H2與NaOH不反應,而H2S與NaOH溶液反應;
④苯酚與NaOH反應后,與苯分層;
⑤硝酸、硫酸與NaOH反應后,與硝基苯分層;
⑥乙醇、水均與NaOH不反應;
⑦乙酸與NaOH反應;
(3)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不能與溴水反應使之褪色,則有機物不含碳碳雙鍵、三鍵、酚-OH、-CHO等;
(4)硝化反應、銀鏡反應需要水浴加熱;
(5)需要加入沸石防止液體劇烈沸騰而且需要用到溫度計的實驗有石油分餾、乙烯制備等.
解答 解:(1)①由乙烯制氯乙烷,為加成反應;
②氯乙烷在氫氧化鈉的醇溶液中加熱反應,生成乙烯,為消去反應;
③乙醇發(fā)生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為取代反應;
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為氧化反應;
⑤苯酚與濃溴水反應,苯環(huán)上H被溴取代,為取代反應;
⑥甲苯生成苯甲酸,甲基轉化為-COOH,為氧化反應;
⑦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濁液的反應,-CHO轉化為-COOH,為氧化反應;
綜上所述,屬于取代反應的是③⑤,
故答案為:③⑤;
(2)①乙烯與NaOH不反應,而SO2與NaOH溶液反應,然后洗氣可除雜;
②Br2與NaOH溶液反應后,與溴苯分層,然后分液可除雜;
③C2H2與NaOH不反應,而H2S與NaOH溶液反應,然后洗氣可除雜;
④苯酚與NaOH反應后,與苯分層,然后分液可除雜;
⑤硝酸、硫酸與NaOH反應后,與硝基苯分層,然后分液可除雜;
⑥乙醇、水均與NaOH不反應,不能利用NaOH溶液除雜;
⑦乙酸與NaOH反應后,將原物質除去,不能除雜,
綜上所述,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雜質的是⑥⑦,
故答案為:⑥⑦;
(3)①乙醇能使高錳酸鉀褪色;
②苯與高錳酸鉀、溴水均不反應;
③乙烯與高錳酸鉀、溴水均反應;
④苯酚與高錳酸鉀、溴水均反應;
⑤乙醛與高錳酸鉀、溴水均反應;
⑥環(huán)己烷與高錳酸鉀、溴水均不反應;
⑦甲苯與高錳酸鉀反應,
則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不能與溴水反應使之褪色的是②⑥,
故答案為:②⑥;
(4)硝化反應、銀鏡反應需要水浴加熱,其它不需要,故答案為:④⑤;
(5)需要加入沸石防止液體劇烈沸騰而且需要用到溫度計的實驗有石油分餾、乙烯制備等,乙酸乙酯制備不需要溫度計,硝化反應不需要防暴沸,⑤⑥中均不需要溫度計,故答案為:①②.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為高頻考點,把握官能團與性質的關系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及反應、實驗制備等,綜合性較強,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mol NO2與足量H2O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NA | |
B. | 常溫常壓下,22.4L氦氣含有NA個氦原子 | |
C. | 鋰在氧氣中燃燒,1 mol O2作氧化劑時得到的電子數(shù)為2NA | |
D. | 常溫常壓下,17克NH3中含有共價鍵的數(shù)目為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K+、Na+、HCO3-、OH- | B. | Cl-、MnO4-、K+、Na+ | ||
C. | SO42-、K+、Cl-、NO3- | D. | H+、NO3-、AlO2-、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提高氯的質量分數(shù) | B. | 增強漂白能力 | ||
C. | 轉變?yōu)楹芤兹苡谒奈镔| | D. | 轉變?yōu)檩^穩(wěn)定,便于貯存的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為防止氯化亞鐵溶液變質,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鐵粉 | |
B. |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 |
C. | 用鐵片區(qū)分濃硫酸和稀硫酸 | |
D. | 用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成1molCO2的同時消耗2molH2O | B. | n(H2O):n(H2)=1:1 | ||
C. | 2v正(H2O)=v逆(CO2) | D. | 容器中氣體的壓強不發(fā)生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