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度下的兩種氨水A和B,A溶液的濃度是c mol/L,B溶液中c(NH4+)為c mol/L,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A溶液氨水的電離程度大于B溶液氨水的電離程度
B.A溶液的c(OH)小于B溶液的c(OH)
C.A中水電離的c(OH)小于B中水電離的c(OH)
D.A溶液的pH大于B溶液的pH
AB
氨水是弱堿,存在電離平衡,因此B中氨水的濃度大于cmol/L。氨水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A正確。氨水濃度越大,堿性越強(qiáng),B正確,D不正確。堿性越強(qiáng),溶液中OH濃度越大,對(duì)于水的抑制程度越大,C不正確。答案選AB。
練習(xí)冊(cè)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室溫下,pH相差1的兩種一元堿溶液A和B,分別加水稀釋時(shí),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稀釋前,c(A)> 10 c(B)
B.稀釋前,A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OH-的濃度是B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OH-的10倍
C.在M點(diǎn),A、B兩種堿溶液中陽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
D.M點(diǎn)時(shí)A和B的濃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對(duì)室溫下pH、體積均相同的醋酸和鹽酸溶液采取下列措施,有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A.使溫度都升高20℃后,兩溶液的pH均不變
B.加水稀釋10倍后,兩溶液的pH均增大
C.加少量氫氧化鈉鈉晶體后,兩溶液的pH均增大
D.加足量的鋅充分反應(yīng)后,兩溶液中產(chǎn)生的氫氣醋酸比鹽酸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用蒸餾水稀釋的醋酸至,稀釋過程中溫度維持25℃不變,下列各項(xiàng)中始終保持增大趨勢的是   (  )
A.c(H+)c(OH) B.c(H+)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能說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的是
①往苯酚鈉溶液中加入醋酸可得苯酚
②醋酸鈉溶液呈堿性
③可以用食醋清除熱水瓶內(nèi)的水垢
④pH=2的醋酸溶液稀釋1000倍后pH小于5
A.①③④B.①②C.②④D.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有常溫下的四份溶液:①0.01mol/LCH3COOH ②0.01mol/LHCl 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  NaOH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水電離程度最小,③中水電離程度最大
B.將②③混合,若pH=7,則消耗溶液的體積:②﹥③
C.將四份溶液稀釋相同倍數(shù)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D.將①、④混合,若有c(CH3COO-)﹥c(H+),則混合液一定呈堿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溶液在常溫下:①pH=14的NaOH溶液②0.5mol·L-1的NaOH溶液③0.1mol·L-1Na2CO3溶液
④0.1mol·L-1KHCO3溶液 ⑤0.1mol·L-1HNO3溶液;由水電離出的c(OH-)由大到小的順序?yàn)椋?table name="optionsTable"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width="100%">A.③④⑤①②B.①②⑤③④C.⑤④③②①D.③④⑤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向1 L pH=2的鹽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別投入0.65 g鋅粒,則下圖中比較符合客觀事實(shí)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常溫時(shí),將V1mL c1 mol/L的氨水滴加到 V2mL c2 mol/L 的鹽酸中,則
小題1:若混合溶液的pH=7,則 c1V1      c2V2; c(NH4+)         c(Cl-)(填>、=或<,下同)
小題2:若混合溶液的pH>7,則c1V1      c2V2; c(NH4+)         c(Cl-)
小題3:若V1=V2c1= c2,則混合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關(guān)系為            。若此時(shí)溶液的pH=a,則由水電離出來的H的濃度_________ mol·L-1,并寫出下列算式的數(shù)學(xué)表達(dá)式: c(Cl-)—c(NH4+)=________________ mol·L-1
小題4:若V1=V2,且混合溶液的pH<7,則一定有c1< c2嗎?請(qǐng)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c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