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科學家探究太陽能制氫技術,設計流程圖如圖:
信息提示:以下反應均在150℃發(fā)生
2HI(aq)H2(g)+I2(g) △H1
SO2(g)+I2(g)+2H2O(g)=H2SO4(l)+2HI(g) △H2
2H2SO4(l)2H2O(g)+2SO2(g)+O2(g) △H3
2H2O(g)=2H2(g)+O2(g) △H4
請回答下列問題:
(1)△H4與△H1、△H2、△H3之間的關系是:△H4= ______ 。
(2)該制氫氣技術的優(yōu)點是 ______ ,若反應SO2(g)+I2(g)+2H2O(g)=H2SO4(l)+2HI(g)在150℃下能自發(fā)進行,則△H ______ 0(填“>”,“<”或“=”)。
(3)在某溫度下,H2SO4在不同催化劑條件下分解產生氧氣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______。
A H2SO4分解反應的活化能大小順序是:Ea(A)>Ea(B)>Ea(C)
B 若在恒容絕熱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當K值不變時,說明該反應已經達到平衡
C 0~4小時在A催化劑作用下,H2SO4分解的平均速率v(O2)=1250molh-1
D 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效果不同,是因為活化分子百分數不相同
(4)對于反應:2HI(g)H2(g)+I2(g),在716K時,氣體混合物中碘化氫的物質的量分數x(HI)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表: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20 |
x(HI) | 1 | 0.91 | 0.85 | 0.815 | 0.795 | 0.784 |
x(HI) | 0 | 0.60 | 0.73 | 0.773 | 0.780 | 0.784 |
①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該反應的平衡常數 K的計算式為: ______ 。
②上述反應中,正反應速率為v正=k正x2(HI),逆反應速率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為速率常數,則k逆為 ______ (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時,v正= ______ min-1。
③由上述實驗數據計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關系可用圖表示。當升高到某一溫度時,反應重新達到平衡,相應的點分別為 ______ (填字母)。
【答案】2△H1+2△H2+△H3 物質循環(huán)利用,能源來自太陽能,無污染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兩個要點,一個是物質循環(huán)、一個是能量) < BD k逆= 1.95×10-3 A、E
【解析】
(1)依據蓋斯定律計算;
(2)從流程圖可知,該過程中物質能夠循環(huán)利用,能源來自太陽能,潔凈無污染;該反應氣體系數減小,是個熵值減小的反應;
(3)A、活化能越小反應速率越快;
B、K只與溫度有關;
C、依據速率公式計算判斷;
D、不同的催化劑對同一個反應活化能改變程度不同;
(4)①表中第一組,由HI分解建立平衡,表中第二組向逆反應進行建立平衡;
②到達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③對于2HI(g)H2(g)+I2(g)反應建立平衡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對于H2(g)+I2(g)2HI(g)反應建立平衡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1)2HI(aq)H2(g)+I2(g)△H1①SO2(g)+I2(g)+2H2O(g)=H2SO4(l)+2HI(g)△H2②2H2SO4(l)2H2O(g)+2SO2(g)+O2(g)△H3③2H2O(g)=2H2(g)+O2(g)△H4④,根據蓋斯定律①×2+②×2+③得2H2O(g)=2H2(g)+O2(g),所以△H4=2△H1+2△H2+△H3 ,故答案為:2△H1+2△H2+△H3 ;
(2)從流程圖可知,該過程中物質能夠循環(huán)利用,能源來自太陽能,潔凈無污染,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SO2(g)+I2(g)+2H2O(g)=H2SO4(l)+2HI(g),該反應氣體系數減小,是個熵值減小的反應,即△S<0,在150℃下能自發(fā)進行說明△H-T△S<0,結合△S<0可以判斷△H<0,故答案為:物質循環(huán)利用,能源來自太陽能,無污染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兩個要點,一個是物質循環(huán)、一個是能量);<;
(3)A.根據圖表可知在0~4小時,三種不同催化劑作用下反應速率v(A)>v(B)>v(C),活化能越小反應速率越快,故活化能順序為:Ea(A)<Ea(B)<Ea(C),故A錯誤;
B.K只與溫度有關,K不變說明溫度不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正確;
C.根據圖象判斷0~4小時生成氧氣的物質的量為5000μmol,所以v(O2)==1250μmolh-1,故C錯誤;
D.不同的催化劑對同一個反應活化能改變程度不同,活化能不同,活化分子百分數不同,故D正確;
BD正確,故答案為:BD;
(4)①表中第一組,由HI分解建立平衡,表中第二組向逆反應進行建立平衡,由第一組數據可知,平衡時HI物質的量分數為0.784,則氫氣、碘蒸氣總物質的量分數為1-0.784=0.216,而氫氣、與碘蒸氣物質的量分數相等均為0.108,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用物質的量分數代替濃度計算平衡常數,則平衡常數K==,故答案為:;
②到達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則k正x2(HI)=k逆x(H2)x(I2),則k逆=k正×=,在t=40min時,正反應建立平衡時x(HI)=0.85,則v正=k正x2(HI)=0.0027min-1×0.852=1.95×10-3min-1,故答案為:k逆=;1.95×10-3;
③對于2HI(g)H2(g)+I2(g)反應建立平衡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因此排除C點,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因此平衡正向移動,再次平衡時HI的物質的量分數減小,因此排除B點,故選A點;對于H2(g)+I2(g)2HI(g)反應建立平衡時,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加快,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因此平衡逆向移動,再次平衡時H2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故選E點;
因此反應重新達到平衡,v正~x(HI)對應的點為A,v逆~x(H2)對應的點為E,
A、E正確,故答案為:A、E。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全釩液流儲能電池是利用不同價態(tài)離子對的氧化還原反應來實現化學能和電能相互轉化的裝置,其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放電過程中右槽溶液顏色逐漸由紫色變?yōu)榫G色
B.放電過程中氫離子的作用之一是參與正極反應
C.充電過程中左槽溶液逐漸由藍變黃
D.充電時若轉移的電子數為3.011023個,左槽溶液中n(H+)的變化量為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合成氣(CO+H2)廣泛用于合成有機物,工業(yè)上常采用天然氣與水蒸氣反應等方法來制取合成氣。
(1)在150℃時2L的密閉容器中,將2molCH4和2molH2O(g)混合,經過15min達到平衡,此時CH4的轉化率為60%;卮鹣铝袉栴}:
①從反應開始至平衡,用氫氣的變化量來表示該反應速率v(H2)=__。
②在該溫度下,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__。
③下列選項中能表示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
A.v(H2)逆=3v(CO)正
B.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
D.C(CH4)=C(CO)
(2)合成氣制甲醚的反應方程式為2CO(g)+4H2(g)CH3OCH3(g)+H2O(g) △H=bkJ/mol。有研究者在催化劑(Cu—Zn—Al—O和A12O3)、壓強為5.OMPa的條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備甲醚,結果如圖所示。
①290℃前,CO轉化率和甲醚產率的變化趨勢不一致的原因是__;
②b__0,(填“>”或“<”或“=”)理由是__。
(3)合成氣中的氫氣也用于合成氨氣:N2+3H22NH3。保持溫度和體積不變,在甲、乙、丙三個容器中建立平衡的相關信息如下表。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
A.n1=n2=3.2 B.φ甲=φ丙>φ乙 C.ν乙>ν丙>ν甲 D.P乙>P甲=P丙
容器 | 體積 | 起始物質 | 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 | 平衡時N2的 體積分數 | 反應開始時的速率 | 平衡時容器內壓強 |
甲 | 1L | 1molN2+3molH2 | 1.6mol | φ甲 | ν甲 | P甲 |
乙 | 1L | 2molN2+6molH2 | n1mol | φ乙 | ν乙 | P乙 |
丙 | 2L | 2molN2+6molH2 | n2mol | φ丙 | ν丙 | P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pH=2的兩種一元酸x和y,體積均為100 mL,稀釋過程中pH與溶液體積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分別滴加NaOH溶液(c=0.1 mol·L-1)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為Vx、Vy則( )
A.x為弱酸,Vx<VyB.x為強酸,Vx>Vy
C.y為弱酸,Vx<VyD.y為強酸,Vx>V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銅銀合金(含少量鐵)廢料為原料回收銀和銅的工藝流程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粗銅溶于過量稀硝酸,過濾、低溫干燥得純銅
B. 電解時用粗銀作陰極,硝酸銀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C. 用稀硫酸處理渣料時主要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D. 從濾液B中可以提取綠礬(FeSO4·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物質由鐵和氧兩種元素組成,實驗測得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關于該物質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鐵元素與氧元素物質的量比為3∶4
B.該物質可能為四氧化三鐵
C.該物質一定為四氧化三鐵
D.該物質可能為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2(g)+3H2(g)2NH3(g)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
A.該反應正反應的活化能小于逆反應的活化能
B.該反應的逆反應為放熱反應
C.使用催化劑使該反應的反應熱發(fā)生改變
D.該反應的ΔH=E2-E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小組對KSCN的性質進行探究,設計如下實驗:
(1)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實驗I溶液變紅的原因___。
②針對實驗I中紅色褪去的原因,小組同學認為是SCN-被酸性KMnO4氧化為SO42-,并設計如圖實驗裝置證實了猜想是成立的。
其中X溶液是___,檢驗產物SO42-的操作及現象是___。
(2)針對實驗II“紅色明顯變淺”,實驗小組提出預測。
原因①:當加入強電解質后,增大了離子間相互作用,離子之間牽制作用增強,即“鹽效應”!胞}效應”使Fe3++SCN-[Fe(SCN)]2+平衡體系中的Fe3+跟SCN-結合成[Fe(SCN)]2+的機會減少,溶液紅色變淺。
原因②:SCN-可以與Fe2+反應生成無色絡合離子,進一步使Fe3++SCN-[Fe(SCN)]2+平衡左移,紅色明顯變淺。
已知:Mg2+與SCN-難絡合,于是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由此推測,實驗II“紅色明顯變淺”的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硫酸亞鐵銨(NH4)aFeb(SO4)c·dH2O又稱莫爾鹽,是淺綠色晶體,用硫鐵礦(主要含FeS2、SiO2等)制備莫爾鹽的流程如下:
已知:“還原”時,FeS2與H2SO4不反應,Fe3+通過反應Ⅰ、Ⅱ被還原,反應Ⅰ如下:
FeS2 +14Fe3++8H2O =15Fe2++2SO42-+16H+
(1)寫出“還原”時Fe3+與FeS2發(fā)生還原反應Ⅱ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室檢驗“還原”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稱取11.76g新制莫爾鹽,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該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398g;另取25.00mL該溶液用0.0200mol/LKMnO4酸性溶液滴定,當MnO4-恰好完全被還原為Mn2+時,消耗溶液的體積為30.00mL。試確定莫爾鹽的化學式(請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