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A表示阿弗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2 mol H2O2完全分解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4NA

B.300 mL 2 mol·L-1的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數(shù)為0.6NA

C.在標準狀況下,2.8g N2和2.8g CO所含電子數(shù)均為1.4NA

D.在常溫常壓下,2.24L SO2與O2混合氣體中所含氧原子數(shù)為0.2NA

 

C

【解析】

試題解析:2H2O2=2H2O+O2↑,生成1mol氧氣, 轉(zhuǎn)移2mol電子,則0.2molH2O2完全分解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 0.2NA,

故A錯誤;蔗糖溶液中的分子包括蔗糖分子和水分子,200mL2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蔗糖分子數(shù)為0.6NA不是總分子數(shù)為0.6NA,故B錯誤;一個氮氣分子或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14的電子,氮氣和一氧化碳的摩爾質(zhì)量相等,所以可把兩種物質(zhì)當成一種物質(zhì)進行計算,2.8gN2和2.8gCO的物質(zhì)的量都是0.1mol,含有的電子數(shù)都是1.4 NA,故C正確;、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大于22.4L/mol,所以2.24LSO2與O2混合氣體中所含氧原子數(shù)小于0.2NA,故D錯誤。

考點: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四川省2015屆高三9月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4分)A、B、C、D、E、F為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個未成對電子,A3+比B-少一個電子層,B原子得一個電子后3p軌道全充滿;C原子的p軌道中有3個未成對電子,其氣態(tài)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氫化物中最大;D的最高化合價與最低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4,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以用于制取炸藥和制作鉛蓄電池;E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有六種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F元素的單質(zhì)為紫紅色固體,可通過“濕法冶金”而得。請回答下列問題:

(1)CB3分子中心原子的雜化類型是 。

(2)F元素的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 ;如圖所示為F與Au以3:1

形成的合金晶胞圖,在圖中的括號內(nèi)寫出對應的元素符號。B、D元素最高價

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 > (填化學式)。

(4)用導線將A和F的單質(zhì)做成的電極連接起來,插入到盛有C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濃溶液中構(gòu)成原電池,試寫出在單質(zhì)A表面發(fā)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_____。

(5)分子R是由C元素與氫元素形成的18電子分子,R的電子式為 。

(6)24 g E的單質(zhì)在33.6 L氧氣(標準狀況)中燃燒,至反應物全部耗盡,放出x kJ熱量。則1mol E與O2反應生成E的低價氧化物時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已知:E的燃燒熱為y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四川省綿竹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1分)海水是巨大的資源寶庫,海水淡化及其綜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1)氯堿工業(yè)主要以食鹽為原料.為了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操作,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①過濾;

②加過量的NaOH溶液;

③加適量的鹽酸;

④加過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過量的BaCl2溶液.

a.②⑤④①③b.①④②⑤③c.④②⑤③①d.⑤②④①③

(2)在實驗室中可以用萃取的方法提取溴,可選用的試劑是 ,所用主要儀器的名稱是 .

(3)步驟Ⅰ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利用率的原因是 .

(4)步驟Ⅱ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海水提溴蒸餾過程中,溫度應控制在80~90℃,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生產(chǎn),請解釋原因 .

(6)Mg(OH)2沉淀中混有Ca(OH)2,可選用 溶液進行洗滌除去.如直接加熱Mg(OH)2得到MgO,再電解熔融MgO制金屬鎂,這樣可簡化實驗步驟,你 (選填“同意”,“不同意”)該說法,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四川省綿竹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

②具有固定熔沸點的物質(zhì)

③由相同種類和相同數(shù)目的原子組成的分子

④某種元素的陽離子和另一種元素的陰離子組成的物質(zhì)

⑤在氧氣中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

⑥只含有一種分子的物質(zhì).

A.②③⑥ B.④⑤⑥ C.①④ D.②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四川省高三(補習班)10月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T℃時,將a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設(shè)該溶液的密度為ρ g/cm3,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W,其中含NH4+的物質(zhì)的量為bmol。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B.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C.溶液中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于O.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四川省成都高新區(qū)高三11月統(tǒng)一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0分)一氧化碳是一種用途相當廣泛的化工基礎(chǔ)原料。

(1)利用下列反應可以將粗鎳轉(zhuǎn)化為純度達99.9%的高純鎳:,則該反應的△ H 0(選填“>”或“<”)。

(2)在高溫下一氧化碳可將二氧化硫還原為單質(zhì)硫。已知:

C(s)+O2(g)=CO2(g) △ H 1=-393.5kJ·mol-1

CO2(g)+C(s) =2CO(g) △ H 2=+172.5kJ·mol-1

S(s)+O2(g) =SO2(g) △ H 3=-296.0kJ·mol-1

請寫出CO除SO2的熱化學方程式 。

(3)工業(yè)上用一氧化碳制取氫氣的反應為:CO(g)+H2O(g)CO2(g)+H2(g),已知420℃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9.0。如果反應開始時,在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CO 和H2O的物質(zhì)的量都是0.60mol,5min末達到平衡,則此時CO的轉(zhuǎn)化率為 。

(4)下圖是一種新型燃料電池,它以CO為燃料,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熔融混合物為電解質(zhì),圖2是粗銅精煉的裝置圖,現(xiàn)用燃料電池為電源進行粗銅的精煉實驗;卮鹣铝袉栴}:

①寫出A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 。

②要用燃料電池為電源進行粗銅的精煉實驗,則B極應該與 極(填“C”或“D”)相連。

③當消耗標準狀況下2.24LCO時,C電極的質(zhì)量變化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四川省成都高新區(qū)高三11月統(tǒng)一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CuSO4溶液和NaCl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用石墨電極進行電解,電解過程中,溶液pH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如圖,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陽極產(chǎn)物一定是Cl2,陰極產(chǎn)物一定是Cu

B.BC段表示在陰極上是H+放電產(chǎn)生了H2

C.整個過程中陽極先產(chǎn)生Cl2,后產(chǎn)生O2

D.CD段表示陽極上OH一放電破壞了水的電離平衡,產(chǎn)生了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吉林省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三上學期期中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6分)新型高效的甲醇燃料電池采用鉑為電極材料,兩電極上分別通入CH3OH和O2 ,電解質(zhì)為KOH溶液。某研究小組將兩個甲烷燃料電池串聯(lián)后作為電源,進行飽和氯化鈉溶液電解實驗,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①甲醇燃料電池正極、負極的電極反應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閉合K開關(guān)后,a、b電極上均有氣體產(chǎn)生,其中a電極上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電解氯化鈉溶液的總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每個電池甲醇用量為3.2g,且反應完全,則理論上通過電解池的電量為__________(法拉第常數(shù)F=9.65×104 C · mol-1列式計算),最多能產(chǎn)生的氯氣體積為________L(標準狀況)。

④若用該裝置中的電解池精煉銅,在粗銅的電解過程中,粗銅板應是圖中電極________(填“a”或“b”);在電極b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吉林省高三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