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9.原子序數逐漸增大的元素A、B、C、D、E、F的有關信息如下:
代號信息
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內層電子數的2倍
C形成的一種單質可抵御紫外線對地球生物的傷害
D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屬于鹵族之一,形成的氣體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
E單質是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
F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可用于醛基的檢驗
根據以上表格信息回答:
(1)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IB族,E形成的低價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
(2)A、C的氫化物沸點較高的是(用所形成的氫化物表示)H2O,A、B、C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是(用元素符號表示)N>O>C.
(3)A與氫元素形成的A2H2含有的σ鍵、π鍵數目之比為3:2.
(4)KCl的晶胞如圖:“●K,○Cl”,則該晶胞中含K+為4個,已知晶胞參數為:629.8pm(1pm=10-12m),求KCl晶體的密度為$\frac{4×(39+35.5)}{6.02×1{0}^{23}×(629.8×1{0}^{-10})^{3}}$g/cm3(只寫出表達式,不要求計算結果).

(5)用惰性電極電解FCl2溶液時,在陰極除了析出紅色固體外,還析出白色固體,經檢驗白色固體為FCl,請寫出析出白色固體的陰極反應式Cu2++Cl-+e-=CuCl.

分析 原子序數逐漸增大的元素A、B、C、D、E、F,A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內層電子數的2倍,原子只能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4,故A為碳元素;C元素形成的一種單質可抵御紫外線對地球生物的傷害,則C為O元素;B的原子序數介于碳、氧之間,故B為N元素;D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屬于鹵族之一,形成的氣體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則D為Cl;E的單質是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則E為Fe;F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可用于醛基的檢驗,則F為Cu,據此解答.

解答 解:原子序數逐漸增大的元素A、B、C、D、E、F,A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內層電子數的2倍,原子只能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4,故A為碳元素;C元素形成的一種單質可抵御紫外線對地球生物的傷害,則C為O元素;B的原子序數介于碳、氧之間,故B為N元素;D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屬于鹵族之一,形成的氣體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則D為Cl;E的單質是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則E為Fe;F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可用于醛基的檢驗,則F為Cu.
(1)元素F為Cu,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IB族,Fe形成的低價離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故答案為:第四周期IB族;1s22s22p63s23p63d10;
(2)A、C的氫化物分別為CH4、H2O,二者均為分子晶體,且水分子之間存在氫鍵,沸點高于甲烷;同周期隨原子序數增大元素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N元素2p能級容納3個電子,為半滿穩(wěn)定狀態(tài),能量較低,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故第一電離能:N>O>C,
故答案為:H2O;N>O>C;
(3)A與氫元素形成的C2H2結構式為H-C≡C-H,含有的σ鍵、π鍵數目之比為3:2,故答案為:3:2;
(4)KCl的晶胞如圖,則該晶胞中含K+數目為8×$\frac{1}{8}$+6×$\frac{1}{2}$=4,該晶胞的質量為4×$\frac{(39+35.5)}{6.02×1{0}^{23}}$g,晶胞棱長為629.8pm(1pm=10-12m),則KCl晶體的密度為=4×$\frac{(39+35.5)}{6.02×1{0}^{23}}$g÷(629.8×10-10cm)3=$\frac{4×(39+35.5)}{6.02×1{0}^{23}×(629.8×1{0}^{-10})^{3}}$g/cm3,
故答案為:4;$\frac{4×(39+35.5)}{6.02×1{0}^{23}×(629.8×1{0}^{-10})^{3}}$;
(5)用惰性電極電解CuCl2溶液時,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Cu與CuCl,析出CuCl的電極反應式為:Cu2++Cl-+e-=CuCl,
故答案為:Cu2++Cl-+e-=CuCl.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結構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電離能、熔沸點比較、化學鍵、晶胞計算、電解等,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100mL 1mol•L-1Al2(SO43溶液中,含Al3+0.2mol,含SO42-0.3mol,100mL5mol•L-1的蔗糖溶液中,所含蔗糖分子數與溶液中陰陽離子總數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恒溫恒壓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4mol A和2mol B,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2C(g)△H<0
2min后,反應達到平衡,生成C為1.6mol.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若反應開始時容器體積為2 L,則v(C)=0.4mol•L-1•min-1
B.若該反應在恒溫恒容下進行,放出熱量將增加
C.若2 min后,向容器中再投入等物質的量A、C,則B的轉化率不變
D.若在恒壓絕熱條件下反應,平衡后n(C)<1.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1)鐵釘在氯氣中被銹蝕為紅棕色物質FeCl3,而在鹽酸中生成淺綠色的FeCl2溶液.則在Cl2、Cl-、H+中,具有氧化性的是Cl2、H+,其中氧化性最強的是Cl2
(2)鹽酸在不同的反應中,可以分別表現出酸性、氧化性和還原性.現有如下三個反應,請寫出鹽酸在三個反應中,分別起何種作用:
①Zn+2HCl═ZnCl2+H2↑氧化性、酸性;
②NaOH+HCl═NaCl+H2O酸性;
③2HCl$\frac{\underline{\;通電\;}}{\;}$H2↑+Cl2↑氧化劑、還原劑.
(3)找出(2)中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并用“雙線橋法”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實驗操作一定能夠達到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鹽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SO2
C.將產生的氣體依次通過足量的溴水和澄清石灰水,檢驗濃H2SO4與木炭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
D.實驗室制取氫氣,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向稀硫酸中滴加少量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不能用離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化學反應有(  )
A.BaCl2溶液與稀硫酸反應B.Ba(OH)2溶液與Na2SO4溶液反應
C.Ba(OH)2溶液與NaHSO4溶液反應D.Ba(NO32溶液與MgSO4溶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現有A、B、C三種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數依次遞增;A與C的質子數之和為27,最外層電子數之差為5;B元素的內層電子數之和是最外層電子數的5倍.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C的名稱硫.
(2)A、C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3)A、B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或堿性由強至弱的順序是(用化學式表示)NaOH>Mg(OH)2
(4)A、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之間可以發(fā)生反應,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H++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反應速率和反應限度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化學反應限度可衡量化學反應的快慢
B.決定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的性質
C.可逆反應達到反應限度(化學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D.可以通過改變外界條件控制化學反應的限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鋁制、鐵制容器常溫下可以盛放濃硫酸和濃硝酸
B.久置的濃硝酸呈黃色
C.硝酸電離出的H+能被Zn、Fe等金屬還原成H2
D.濃硫酸是一種干燥劑,能夠干燥Cl2、氧氣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