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碳酸氫銨是一種重要的銨鹽.實驗室中,將二氧化碳通入氨水可制得碳酸氫銨,用碳酸氫銨和氯化鈉可制得純堿.完成下列填空:
(1)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過程中,先有(NH42CO3晶體(填寫化學式)析出,然后晶體溶解,最后析出NH4HCO3晶體.
(2)粗鹽(含Ca2+、Mg2+)經(jīng)提純后,加入碳酸氫銨可制得碳酸鈉.實驗步驟依次為:①粗鹽溶解;②加入試劑至沉淀完全,煮沸;③過濾;④加入鹽酸調(diào)pH;⑤加入NH4HCO3;⑥過濾;⑦灼燒,冷卻,稱重.
(3)上述步驟②中所加入的試劑為NaOH、Na2CO3
(4)上述步驟④中加鹽酸調(diào)pH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NaOH、Na2CO3

分析 (1)二氧化碳和一水合氨發(fā)生的反應為CO2+2NH3.H2O=(NH42CO3、(NH42CO3+CO2+H2O=2NH4HCO3
(2)粗鹽提純操作步驟為:溶解、加入沉淀劑、過濾,然后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再向溶液中加入碳酸氫銨,即可得到溶解度較小的NaHCO3,再過濾、洗滌得到較純凈的NaHCO3,最后加熱NaHCO3得到Na2CO3;
(3)步驟②中所加入的試劑用NaOH除去OH-,用Na2CO3除去Ca 2+
(4)加鹽酸調(diào)pH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NaOH、Na2CO3

解答 解:(1)將CO2通入氨水中首先生成(NH42CO3晶體析出,隨CO2不斷通入,(NH42CO3和CO2作用轉(zhuǎn)化為NH4HCO3晶體,最終析出NH4HCO3晶體,發(fā)生的反應為CO2+2NH3.H2O=(NH42CO3+H2O、(NH42CO3+CO2+H2O=2NH4HCO3,總反應式為CO2+NH3•H2O=NH4HCO3
故答案為:(NH42CO3
(2)粗鹽提純步驟應是向粗鹽溶液中加入沉淀劑、過濾(除去沉淀),然后加入鹽酸,調(diào)pH(除去前面加入沉淀劑引入的OH-與CO32-),此時溶液為純凈的NaCl溶液,再向該溶液中加入NH4HCO3,即可析出溶解度較小的NaHCO3,然后過濾、洗滌得到純凈NaHCO3,將NaHCO3加熱得到Na2CO3
故答案為:過濾;NH4HCO3;
(3)步驟2中加入沉淀劑為NaOH(用來除去Mg2+)、碳酸鈉(用來除去Ca2+),發(fā)生的反應分別為 2OH-+Mg2+=Mg(OH)2↓、CO32-+Ca2+=CaCO3↓,
故答案為:NaOH;Na2CO3;
(4)步驟④中加鹽酸調(diào)pH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NaOH、Na2CO3,故答案為:除去過量的NaOH、Na2CO3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zhì)的分離和檢驗,明確物質(zhì)性質(zhì)及實驗基本操作是解本題關鍵,同時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明確反應原理,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分析解答,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s)+2B(g)?2C(g)+D(g);△H<0.現(xiàn)將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將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時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積為甲的2倍,t1時兩容器內(nèi)均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圖1所示,隔板K不能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溫度和活塞位置不變,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濃度是乙中C的濃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變,升高溫度,達到新的平衡后,甲中B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乙中B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
C.保持溫度不變,移動活塞P,使乙的容積和甲相等,達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體積分數(shù)是甲中C的體積分數(shù)的2倍
D.保持溫度和乙中的壓強不變,t2時分別向甲、乙中加入等質(zhì)量的氦氣后,甲、乙中反應速率變化情況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t1前的反應速率變化已省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丙烯酰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合成的中間體.它的球棍模型如圖所示:(圖中“棍”代表單鍵或雙鍵或三健,不同顏色球表示不同原子:C、H、O、N)
(1)丙烯酰胺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2=CHCONH2
(2)有關丙烯酰胺的說法正確的是AC
A.丙烯酰胺分子內(nèi)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內(nèi)
B.丙烯酰胺屬于烴的含氧衍生物
C.丙烯酰胺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丙烯酰胺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工業(yè)上生產(chǎn)丙烯酰胺的方法之一是(反應均在一定條件下進行):CH≡CH $\stackrel{Ⅰ}{→}$CH2=CHCN$\stackrel{Ⅱ}{→}$丙烯酰胺
反應Ⅰ和反應Ⅱ都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應,反應Ⅰ所需另一反應物的分子式為HCN,反應Ⅱ的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8g18O2含有的中子數(shù)為5NA
B.1molFeI2與足量Cl2氯氣充分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
C.標準狀況下22.4LNO與11.2LO2混合后的氣體分子數(shù)約為NA
D.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陰離子數(shù)等于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的是(  )
A.銅和濃硝酸反應B.工業(yè)合成氨的反應
C.工業(yè)制粗硅的反應D.銅和濃硫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熟悉中學化學實驗中的常見儀器及其應用是正確進行實驗的前提.
I.現(xiàn)有圖1所示儀器:

(1)指出以下編號儀器的名稱①1000mL容量瓶④蒸餾燒瓶⑦蒸發(fā)皿
(2)用相應序號回答有關問題:對允許加熱的儀器,加熱時必須墊石棉網(wǎng)的有④⑥;
加熱濃縮少量的液體時需要用到的是⑦;分離兩種沸點不同的液體需要用到的是④;使用②時進行的第一步操作檢驗是否漏水及活塞是否靈動.
II.下列儀器裝置(圖2)的使用正確且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有BCF(填編號字母).
A.用托盤天平快速稱量一定質(zhì)量的氫氧化鈉固體
B.使用橡皮管能使漏斗中的水順利流下
C.先從①口進氣集滿二氧化碳,再從②口進氣,可收集一氧化氮
D.分離Cl2與KI溶液反應生成的碘
E.比較Na2CO3和NaHCO3的熱穩(wěn)定性
F.用焰色反應檢驗鉀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2013年3月我國科學家報道了如圖所示的水溶液鋰離子電池體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理論上外電路中每轉(zhuǎn)移1mol電子,負極消耗的質(zhì)量為7g
B.可以將Li+快離子導體更換成陽離子交換膜,去掉聚合物電解質(zhì)直接使用Li2SO4水溶液
C.電池放電反應為 Li1-xMn2O4+xLi═LiMn2O4
D.放電時,溶液中的Li+從b向a遷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中,E為一張用淀粉、碘化鉀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潤濕的濾紙,C、D為夾在濾紙兩端的鉑夾,X、Y分別為直流電源的兩極.在A、B中裝滿KOH溶液后倒立于盛有KOH溶液的水槽中,再分別插入鉑電極.切斷電源開關S1,閉合開關S2,通直流電一段時間后,請回答下列問題:
(1)標出電源的正、負極:X為正極,Y為負極.
(2)在濾紙的C端附近,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濾紙變藍,在濾紙的D端附近,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試紙變紅.
(3)寫出電極反應式:A中4H2O+4e-═2H2↑+4OH-.B中4OH--4e-═2H2O+O2↑.C中4I--4e-═2I2.D中4H++4e-═2H2↑.
(4)若電解一段時間后,A、B中均有氣體包圍電極.此時切斷開關S2,閉合開關S1,則電流計的指針是否發(fā)生偏轉(zhuǎn)(填“偏轉(zhuǎn)”或“不偏轉(zhuǎn)”)偏轉(zhuǎn).
(5)若電流計指針偏轉(zhuǎn),寫出有關的電極反應式(若指針“不偏轉(zhuǎn)”,此題不必回答):A極2H2+4OH--4e=4H2O.B極2H2O+O2+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A、E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呈氣態(tài),元素B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電子層數(shù)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D單質(zhì)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2個電子
B.工業(yè)上常用電解C的鹽溶液的方法制備元素C的單質(zhì)
C.在所有非金屬的氫化物中,元素E的氣態(tài)氫化物最穩(wěn)定
D.元素C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比D的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