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保證。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烴A分子式為C4H10,分子結構中含有一個次甲基(),則此物質A的二溴代物的種數(shù)為

A、3種 B、4種 C、5種 D、以上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佛山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將少量的H2S氣體通入硫酸銅溶液中: H2S+Cu2+=CuS↓+2H+

B.將NO2氣體通入水中:2NO2+H2O= NO3-+ NO↑+2H+

C.ICl 和Cl2的化學性質相似,將ICl通入KOH溶液中:ICl+2OH-= I-+ ClO-+H2O

D.往100ml 1.5mol/L的FeBr2 溶液中通入0.15mol Cl2:2Br-+Cl2=Br2+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青海省高一入學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能證明 SO2 具有漂白性的是

A.品紅溶液中通入 SO2 氣體,溶液紅色消失

B.溴水中通入 SO2 氣體后,溶液褪色

C.滴入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SO2 氣體,紅色消失

D.酸性 KMnO4 溶液中通入 SO2 氣體后,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入學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變化,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由圖1可知,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微觀原因是 ;

(2)圖2中A的化學式可能是 ,寫出與圖2反應微觀本質不同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滕州市高三第一學期開學初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7.8 g Na2O2中含有的陰離子數(shù)目為0.2NA

B.標準狀況下,2.24 L CHCl3的分子數(shù)為0.1NA

C.1 L 0.1 mol/L Al2(SO4)3溶液中,Al3+的數(shù)目為0.2NA

D.0.1 mol Fe與足量稀HNO3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8月摸底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0分)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有關問題:

酸或堿

電離常數(shù)(Ka或Kb)

難(微)溶物

溶度積常數(shù)

CH3COOH

1.8×10-5

BaSO4

1×10-10

HNO2

4.6×10-4

BaCO3

2.6×10-9

HCN

5×10-10

CaSO4

7×10-5

HClO

3×10-8

NH3·H2O

1.8×10-5

(1)表中所列四種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用化學式表示)。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 COOH的電離度增大,而電離常數(shù)不變的操作是 (填序號);

A.升高溫度 B.加水稀釋

C.加少量的CH3 COONa固體 D.加少量冰醋酸

(2)已知純水在100℃時的pH=6。該溫度下0. lmol/L的NaOH溶液中,pH為 ;

(3)常溫下,向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銨固體,所得溶液呈中性,簡述其原因

(4)工業(yè)中制BaCl2時,需先將BaSO4轉化為BaCO3,F(xiàn)有足量的BaSO4懸濁液,在該懸濁液中加純堿粉末并不斷攪拌,欲使SO42-物質的量濃度達到0.01 mol/L以上,則溶液中CO32-物質的量濃度應≥_______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開學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鋇的金屬活動性處于鉀和鈉之間。則下列變化中可能實現(xiàn)的是

A.鋇可從氯化鈉溶液中置換出金屬鈉

B.鋇可從冷水中置換出氫氣

C.鋇可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

D.在溶液中Ba2+可氧化金屬鋅,生成Z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依照阿伏加德羅定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溫同壓下兩種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

B.同溫同壓下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密度反比

C.同溫同壓下兩種氣體的摩爾質量之比等于密度反比

D.同溫同體積下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壓強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