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純鋅片和純銅片按圖示方式插入同濃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時間,敘述正確的是
A.兩燒杯中銅片表面均無氣泡產(chǎn)生
B.甲中銅片是正極,乙中銅片是負極
C.甲中銅被氧化,乙中鋅被氧化
D.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甲比乙快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某一反應體系中有反應物和生成物共5種物質:S、H2S、HNO3、NO、H2O。該反應中還原產(chǎn)物是               ;若反應過程中轉移了0.3mol電子,則氧化產(chǎn)物的質量是           g。
(2)鎂/H2O2酸性燃料電池采用海水作電解質(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電池總反應為:Mg+H2O2+H2SO4= MgSO4 +2H2O。該電池工作時,正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          。此時,正極周圍海水的pH: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觀察如下反應,總結規(guī)律,然后完成下列問題:
①Al(OH)3+H2O Al(OH)4+ H+    ②NH3+H2ONH4+  + OH
(A)已知B(OH)3是一元弱酸,試寫出其電離方程式                      。
(B)已知N2H4是二元弱堿,試寫出其第二步電離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錯誤的是
A.電池負極(鋅筒)的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
B.電池正極(石墨)的電極反應式為:2MnO2+2NH4++2e=Mn2O3+2NH3+H2O
C.電池工作時,電子由正極通過外電路流向負極
D.外電路中每通過0.2mol電子,鋅的質量理論上減小6.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Ⅰ、某同學根據(jù)離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設計了一套原電池裝置,從而實現(xiàn)了該反應。在下面畫出該原電池的示意簡圖(正極材料為碳棒,標明正、負極及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溶液)。
II 、鋅錳干電池是應用最普遍的電池之一(如圖所示),其基本反應為:
X極:Zn—2e-====Zn2+&s.5*u.c.#om
Y極:2MnO2+2NH4++2e-====Mn2O3+2NH3+H2O

Y極是電池的_________(填“正”或“負”)極,若反應消耗16.25gZn,則電池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是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銅鋅原電池(如圖)工作時,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鋅電極上的反應是:Zn-2eZn2+
B.銅電極上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
C.在外電路中,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
D.電池總反應為:Zn+Cu2+Zn2+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鋅錳干電池中,鋅電極是正極
B.電解MgCl2飽和溶液,可制得金屬鎂
C.錫青銅(銅錫合金)文物在潮濕環(huán)境中的腐蝕比干燥環(huán)境中快
B.銅鋅原電池工作時,電子沿外電路從銅電極流向鋅電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將500 ml PH=5的硫酸銅溶液用惰性電極電解一段時間后, 溶液PH變?yōu)?(設電解前后溶液的體積不變)。若使溶液的濃度、PH與電解前相同,可以向電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A.0.245g Cu(OH)2B.0.31g CuCO3C.0.0025mol H2SO4D.0.2g 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新型鋁-空氣燃料電池,以鋁合金為負極,在正極通入空氣,若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為電解質溶液,放電時正極反應都為O2+2H2O+4e-=4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為電解質溶液,兩個電池總反應相同。
B.若以NaOH溶液為電解質溶液,電池負極反應為:Al+4OH--3e-=[Al(OH)4]-
C.電池工作時,電子通過外電路從正極流向負極
D.若以NaOH溶液為電解質溶液,電池在工作過程中電解質溶液的pH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研究小組設想以如圖所示裝置用電化學原理生產(chǎn)硫酸。 關于該裝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裝置為電解池,通入O2的電極是陽極
B.該裝置中,通入SO2的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SO2-2e-+O2-+H2O=2H++SO42-
C.該裝置中,H+通過質子膜向左側移動
D.在標準狀況下,若通人SO2速率為2.24 L·min-1,則通入O2速率應為1.12 L·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