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圖是某學生設計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圖,并采取了以下主要實驗操作:

①在甲試管中依次加入適量濃硫酸、乙醇和冰醋酸。②小心均勻加熱3—5 min。

(1)該學生所設計的裝置圖及所采取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_________ (填下列選項的序號);

A.乙試管中的導管插入溶液中

B.導氣管太短,未起到冷凝回流作用

C.先加濃H2SO4,后加乙醇、冰醋酸

D.甲試管中導管太短

(2)需小心加熱的原因是_________;

(3)從反應后的混合液中提取乙酸乙酯,宜采用的簡便方法是_________ (填下列選項的序號)。

A.蒸餾    B.滲析    C.分液    D.過濾    E.結晶

解析:導管若插入溶液中,可能因甲試管中氣壓降低(乙酸乙酯冷凝及乙酸、乙醇溶解)而使乙試管中溶液倒吸到甲試管中,使實驗失敗。由于乙醇、乙酸乙酯的沸點比較低,為減少反應物及生成物揮發(fā)造成的損失,導氣管應該長一些,使乙酸乙酯能冷凝為液體流到乙試管中。乙酸乙酯難溶于水,乙試管中裝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用以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液體分為兩層,很容易用分液漏斗使之分離。

答案:(1)ABC

(2)防止溫度過高時乙醇與乙酸揮發(fā)逸出,防止暴沸,避免發(fā)生副反應

(3)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2012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 題型:058

下圖是某學生設計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氣體的實驗裝置(可加熱).

(1)該裝置在加入反應物前,應首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

(2)下列氣體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氣法收集,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選填編號,下同)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氣瓶中充滿水),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________.

①用Zn與稀鹽酸反應制H2

②用CaCO3與稀鹽酸反應制CO2

③用固體NaOH和濃氨水制NH3

④用Cu與稀HNO3反應制NO

⑤用MnO2與雙氧水反應制O2

⑥濃硫酸與銅片反應制SO2

⑦用MnO2與濃鹽酸反應制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2分)I.下圖是某學生設計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氣體的實驗裝置(可加熱)。

(1)該裝置在加入反應物前,應首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

(2)下列氣體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氣法收集,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選填編號,下同)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氣瓶中充滿水),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 ___________。

①用Zn與稀鹽酸反應制H2     

②用CaCO3與稀鹽酸反應制CO2  

③用固體NaOH和濃氨水制NH3   

④用Cu與稀HNO3反應制NO

⑤用MnO2與雙氧水反應制O2

⑥濃硫酸與銅片反應制SO2

⑦用MnO2與濃鹽酸反應制Cl2

II. 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濃硫酸與金屬鋅的反應進行探究。首先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濃硫酸與足量Zn充分反應,微熱試管A,實驗過程中先觀察到C、D中均有氣泡產生,D中開始出現(xiàn)渾濁,后渾濁消失,隨后氣泡量逐漸減少,品紅溶液褪色,反應較長時間后,C、D中的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

試回答:

(1)從甲、乙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填入B、C中,并進行正確連接,a接    、   接b,c接          接d;

(2)D、E試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該實驗中起到同樣作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_;

(3)能證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4)反應較長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的原因是                              

(5)D中渾濁消失的離子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屆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12分)I.下圖是某學生設計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氣體的實驗裝置(可加熱)。
(1)該裝置在加入反應物前,應首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2)下列氣體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氣法收集,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選填編號,下同)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氣瓶中充滿水),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  ___________。

①用Zn與稀鹽酸反應制H2     
②用CaCO3與稀鹽酸反應制CO2  
③用固體NaOH和濃氨水制NH3   
④用Cu與稀HNO3反應制NO
⑤用MnO2與雙氧水反應制O2
⑥濃硫酸與銅片反應制SO2
⑦用MnO2與濃鹽酸反應制Cl2
II. 某校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濃硫酸與金屬鋅的反應進行探究。首先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濃硫酸與足量Zn充分反應,微熱試管A,實驗過程中先觀察到C、D中均有氣泡產生,D中開始出現(xiàn)渾濁,后渾濁消失,隨后氣泡量逐漸減少,品紅溶液褪色,反應較長時間后,C、D中的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

試回答:
(1)從甲、乙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填入B、C中,并進行正確連接,a接   、   接b,c接    、     接d;
(2)D、E試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該實驗中起到同樣作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_;
(3)能證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實驗現(xiàn)象為                                 
(4)反應較長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的原因是                             ;
(5)D中渾濁消失的離子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12分)I.下圖是某學生設計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氣體的實驗裝置(可加熱)。

(1)該裝置在加入反應物前,應首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2)下列氣體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氣法收集,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選填編號,下同)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氣瓶中充滿水),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  ___________。

①用Zn與稀鹽酸反應制H2     

②用CaCO3與稀鹽酸反應制CO2  

③用固體NaOH和濃氨水制NH3   

④用Cu與稀HNO3反應制NO

⑤用MnO2與雙氧水反應制O2

⑥濃硫酸與銅片反應制SO2

⑦用MnO2與濃鹽酸反應制Cl2

II. 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濃硫酸與金屬鋅的反應進行探究。首先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濃硫酸與足量Zn充分反應,微熱試管A,實驗過程中先觀察到C、D中均有氣泡產生,D中開始出現(xiàn)渾濁,后渾濁消失,隨后氣泡量逐漸減少,品紅溶液褪色,反應較長時間后,C、D中的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

試回答:

(1)從甲、乙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填入B、C中,并進行正確連接,a接    、    接b,c接     、      接d;

(2)D、E試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該實驗中起到同樣作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_;

(3)能證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4)反應較長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的原因是                              ;

(5)D中渾濁消失的離子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I.下圖是某學生設計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氣體的實驗裝置(可加熱)。

(1)該裝置在加入反應物前,應首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

(2)下列氣體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氣法收集,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選填編號,下同)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氣瓶中充滿水),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  ___________。

①用Zn與稀鹽酸反應制H2     

②用CaCO3與稀鹽酸反應制CO2  

用固體NaOH和濃氨水制NH3   

④用Cu與稀HNO3反應制NO

⑤用MnO2與雙氧水反應制O2

⑥濃硫酸與銅片反應制SO2

⑦用MnO2與濃鹽酸反應制Cl2

II. 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濃硫酸與金屬鋅的反應進行探究。首先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濃硫酸與足量Zn充分反應,微熱試管A,實驗過程中先觀察到C、D中均有氣泡產生,D中開始出現(xiàn)渾濁,后渾濁消失,隨后氣泡量逐漸減少,品紅溶液褪色,反應較長時間后,C、D中的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

試回答:

(1)從甲、乙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填入B、C中,并進行正確連接,a接    、    接b,c接           接d;

(2)D、E試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該實驗中起到同樣作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_;

(3)能證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4)反應較長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的原因是                 ;

(5)D中渾濁消失的離子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