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微粒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2+、H+、NO3-、Na+B、NH4+、OH-、SO42-、K+C、K+、NH4+、H+、CO32-D、Cu2+、SO42-、Mg2+、Cl-
分析:離子在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說明離子之間不滿足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生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氧化還原反應等),相互之間不發(fā)生反應,據此進行解答.
解答:解:A、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能夠氧化亞鐵離子,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夠大量共存,故A錯誤;
B、銨離子與氫氧根離子能夠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二者在溶液中不能夠大量共存,故B錯誤;
C、氫離子與碳酸根離子能夠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者在溶液中不能夠大量共存,故C錯誤;
D、Cu2+、SO42-、Mg2+、Cl-離子之間不發(fā)生反應,在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離子共存的正誤判斷,屬于中等難度的試題,側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和檢驗,注意明確離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況,即(1)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離子之間;(2)能生成難溶物的離子之間;(3)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之間;(4)能發(fā)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之間(如Fe3+和SCN-);解決離子共存問題時還應該注意題目所隱含的條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山西省實驗中學2008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 題型:013

有下列幾種10電子微粒:OH、Na+、NH4+、NH3、Mg2+、H3O+,其中在水溶液中能兩兩發(fā)生反應的共有

[  ]

A.

4組

B.

5組

C.

6組

D.

7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A.
    有些物質是由分子直接構成的,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硅;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如金剛石、晶體硅;有些是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如氯化銨
  2. B.
    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且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3. C.
    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自由移動離子的晶體不一定是離子晶體
  4. D.
    使晶體中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第題(分)酸是化學中重要的一類物質,人們對酸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

⑴ 1887年,阿侖尼烏斯提出了電離理論,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H+的為酸,電離出OH??離子的為堿。比較水溶液中,下列陰離子的共扼酸的酸性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⑵ 1905年,弗蘭克提出了溶劑酸堿理論。該理論認為凡是在溶劑中產生該溶劑的特征陽離子的溶質叫酸,產生該溶劑的特征陰離子的溶質叫堿。試判斷液NH3中加入Li3N后酸堿性變化情況,并結合方程式解釋

⑶ 1923年布朗斯特提出了質子理論。認為凡是能夠給出質子的物質都為酸,接受質子的物質為堿。有電子總數相同的三種微粒,它們既是質子酸又是質子堿,且分別為陰離子、中性分子和陽離子,它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質子理論提出的同年,路易斯提出了電子理論,凡是接受電子對的為酸,給出電子對的為堿。NH3和NF3的均為路易斯堿, 堿性更強的是_____        __ ,

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

⑸ 1966年第一個超強酸被偶然發(fā)現,通常由質子酸和路易斯酸混合。用SbF5與氟磺酸反應后,可得到一種超強酸H[SbF5(OSO2F)]。寫出該超強酸在氟磺酸中的電離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遼寧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些物質是由分子直接構成的,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硅;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如金剛石、晶體硅;有些是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如氯化銨

B.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且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C.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自由移動離子的晶體不一定是離子晶體

D.使晶體中化學鍵斷裂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