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不能設計為原電池的化學反應是( 。
分析: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能設計成原電池,復分解反應不能設計成原電池.
解答:解:A、該反應屬于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能設計成原電池,故A錯誤;
B、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所以不能設計成原電池,故B正確;
C、該反應屬于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能設計成原電池,故C錯誤;
D、該反應屬于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能設計成原電池,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應具備的條件,難度不大,根據(jù)原電池的構成條件進行設計原電池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事實證明,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下列化學反應在理論上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
C
C

A.C(s)+H2O(g)=CO(g)+H2(g)△H>0
B.NaOH(aq)+HCl(aq)=NaCl(aq)+H2O(l)△H<0
C.2H2(g)+O2(g)=2H2O(l)△H<0
(2)以硫酸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依據(jù)所選反應設計一個原電池,其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O2+4H++4e-=2H2O
O2+4H++4e-=2H2O

(3)電解原理在化學工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現(xiàn)將你設計的原電池通過導線與下圖中電解池相連,其中,a為電解液,X和Y是兩塊電極板,則:
①若X和Y均為惰性電極,a為CuSO4溶液,則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4OH--4e-=H2O+O2
4OH--4e-=H2O+O2
,電解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CuSO4+2H2O
 通電 
.
 
2Cu+O2↑+2H2SO4
2CuSO4+2H2O
 通電 
.
 
2Cu+O2↑+2H2SO4

若一段時間后,測得某一極增重25.6g,要將此時的溶液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需要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的物質(zhì)為
CuO
CuO
,其物質(zhì)的量為
0.4mol
0.4mol

②若X、Y依次為銅和鐵,a仍為CuSO4溶液,且反應過程中未生成Fe3+,則Y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Fe-2e-=Fe2+
Fe-2e-=Fe2+

③若用此裝置電解精煉銅,應選用
粗銅
粗銅
做陽極,電解過程中CuSO4的濃度將
減小
減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④若用此裝置在鐵制品上鍍銅,應選用鐵制品做
陰極
陰極
,電鍍液的濃度將
不變
不變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分)(1)實事證明,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下列化學反應在理論上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                    。

A.C(s)+H2O(g)=CO(g)+H2(g) △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  △H<0

C.2H2(g)+O2(g)=2H2O(1) △H<0

   (2)以KOH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依據(jù)所選反應設計一個原電池,其負極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

   (3)電解原理在化學工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現(xiàn)將你設計的原電池通過導線與下圖中電解池相連,其中,a為電解液,X和Y是兩塊電極板,則:

①  若X和Y均為惰性電極,a為CuSO4溶液

則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電解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通過一段時間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粉末,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

②若X、Y分別為鐵和銅,a仍為CuSO4溶液,則Y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③若用此裝置電解精煉銅,          做陽極,電解液CuSO4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④若用此裝置在鐵制品上鍍銅,鐵制品做          ,電鍍液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鄄城縣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20分)(1)實事證明,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下列化學反應在理論上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                    
A.C(s)+H2O(g)=CO(g)+H2(g) △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  △H<0
C.2H2(g)+O2(g)=2H2O(1) △H<0
(2)以KOH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依據(jù)所選反應設計一個原電池,其負極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
(3)電解原理在化學工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現(xiàn)將你設計的原電池通過導線與下圖中電解池相連,其中,a為電解液,X和Y是兩塊電極板,則:

① 若X和Y均為惰性電極,a為CuSO4溶液
則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電解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通過一段時間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粉末,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
②若X、Y分別為鐵和銅,a仍為CuSO4溶液,則Y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③若用此裝置電解精煉銅,         做陽極,電解液CuSO4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④若用此裝置在鐵制品上鍍銅,鐵制品做         ,電鍍液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山東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20分)(1)實事證明,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下列化學反應在理論上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                     。

A.C(s)+H2O(g)=CO(g)+H2(g)  △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   △H<0

C.2H2(g)+O2(g)=2H2O(1)  △H<0

   (2)以KOH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依據(jù)所選反應設計一個原電池,其負極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

   (3)電解原理在化學工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現(xiàn)將你設計的原電池通過導線與下圖中電解池相連,其中,a為電解液,X和Y是兩塊電極板,則:

①  若X和Y均為惰性電極,a為CuSO4溶液

則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電解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通過一段時間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粉末,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

②若X、Y分別為鐵和銅,a仍為CuSO4溶液,則Y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③若用此裝置電解精煉銅,          做陽極,電解液CuSO4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④若用此裝置在鐵制品上鍍銅,鐵制品做          ,電鍍液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3屆山東省高二上學期模塊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20分)(1)實事證明,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下列化學反應在理論上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                     。

A.C(s)+H2O(g)=CO(g)+H2(g)  △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   △H<0

C.2H2(g)+O2(g)=2H2O(1)  △H<0

 (2)以KOH溶液為電解質(zhì)溶液,依據(jù)所選反應設計一個原電池,其負極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

 (3)電解原理在化學工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現(xiàn)將你設計的原電池通過導線與下圖中

電解池相連,其中,a為電解液,X和Y是兩塊電極板,則:

①         若X和Y均為惰性電極,a為CuSO4溶液

則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電解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通過一段時間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2molCuO粉末,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zhuǎn)移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          。

②若X、Y分別為鐵和銅,a仍為CuSO4溶液,則Y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③若用此裝置電解精煉銅,          做陽極,電解液CuSO4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④若用此裝置在鐵制品上鍍銅,鐵制品做          ,電鍍液的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