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制備1,2-二溴乙烷的反應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應有:乙醇在濃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脫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各l,2-二溴乙烷的裝置如下圖所示:
有關數據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狀態(tài) | 無色液體 | 無色液體 | 無色液體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點/℃ | 78.5 | 132 | 34.6 |
熔點/℃ | -130 | 9 | -116 |
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此裝置各實驗中,要盡可能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l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引發(fā)反應 b.加快反應速度 c.防止乙醇揮發(fā)d.減少副產物乙醚生成
(2)在裝置C中應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應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氣體:(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水 b.濃硫酸 c.氫氧化鈉溶液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3)判斷該裝置各反應已經結束的最簡單方法是 ;
(4)將1,2-二溴乙烷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產物應在 層(填“上”、“下”);
(5)若產物中有少量副產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6)反應過程中應用冷水冷卻裝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過度冷卻(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兩種氣體的分子數一定相等的是 ( )。
A.質量相等、密度不同的N2和C2H4
B.體積相等的CO和N2
C.等溫、等體積的O2和N2
D.等壓、等體積的N2和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為實驗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裝置圖。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試管b中導氣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實驗過程中產生倒吸現象
B. 實驗時加熱試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時將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動
C. 試管b中飽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隨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D. 向a試管中先加入濃硫酸,然后邊搖動試管邊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學鍵如圖,關于乙醇在各種反應中斷裂鍵的說明不正確的是
A.乙醇和鈉反應,鍵①斷裂
B.在Ag催化下和O2反應,鍵①③斷裂
C.乙醇和濃H2SO4共熱l40℃時,鍵①或鍵②斷裂;在170℃時,鍵②⑤斷裂
D.乙醇完全燃燒時斷裂鍵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
①生成白色沉淀 ②生成紅褐色沉淀、塾袣馀莓a生、芤驗镹a2O2具有漂白性,所以FeCl3溶液退色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僅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有關物質(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間的轉化關系,其中A為常見的金屬單質,B為非金屬單質(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見的無色無味液體,D是淡黃色的固體化合物。(反應條件圖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質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反應①中的C、D均過量,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②中,若B與F物質的量之比為4∶3,G、H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4)反應③產物中K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
(5)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對乙烯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乙烯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乙烯與Br2的加成,以及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都與分子內含有碳碳雙鍵有關
C.乙烯分子中的碳碳雙鍵是由兩個碳碳單鍵構成
D.乙烯分子中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向27.2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濃度的稀硝酸0.5L,固體物質完全反應,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l.Omol/L的NaOH溶液1.OL,此時溶液呈中性,金屬離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質量為39.2g。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Cu與Cu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
B.硝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2.6mo/L
C.產生的NO在 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4.48L
D. Cu、Cu2O與硝酸反應后剩余HNO3為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