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本題屬于推斷題,根據題目給出的流程圖和信息:KNO3樣品中加入氫氧化鉀溶液加熱生成氣體A,A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可知A是氨氣,樣品中的雜質一定含有銨根離子;根據溶液B加稀鹽酸無氣體生成,可以判斷雜質中無NH4HCO3,因為碳酸鉀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和二氧化碳;溶液C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沉淀E,該反應是氯化鉀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硝酸鉀和氯化銀,實驗步驟④的現象不能證明氯化鉀一定混進了化肥中,因為步驟③中加入了稀鹽酸,即加入了氯離子.
解答 解:(1)KNO3樣品中加入氫氧化鉀溶液加熱生成氣體A,A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可知A是氨氣,樣品中的雜質一定含有銨根離子,氣體A的氣味為具有刺激性氣味.故答案為:刺激性氣味;
(2)根據溶液B加稀鹽酸無氣體生成,可以判斷雜質中無NH4HCO3,因為碳酸鉀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實驗步驟③的現象說明化肥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質是NH4HCO3.故答案為:NH4HCO3;
(3)溶液C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沉淀E,該反應是氯化鉀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硝酸鉀和氯化銀,則實驗證明,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KNO3.
故答案為:KNO3;
(4)實驗過程①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NO3+KOH$\frac{\underline{\;\;△\;\;}}{\;}$KNO3+NH3↑+H2O.故答案為:NH4NO3+KOH$\frac{\underline{\;\;△\;\;}}{\;}$KNO3+NH3↑+H2O;
(5)實驗步驟④的現象 不能證明KCl一定混進了化肥中,判斷理由 因為在③中加入稀鹽酸,引入了Cl-;為進一步確定其存在,可以對以上實驗進行改動,具體做法是將③中的稀鹽酸改為稀硝酸.
故答案為:不能;因為在②中加入稀鹽酸,引入了Cl-;應將②中的稀鹽酸改為稀硝酸.
點評 本考點屬于物質的推斷題,是通過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在比較鑒別的基礎上,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論.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圖框式推斷題;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斷題;本題屬于第一種類型.不論哪一種類型,都是通過實驗現象,從而得出物質的組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和c互為同分異構體 | B. | 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 ||
C. | b和c互為同系物 | D. | 常溫下d為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H2O2溶液中加入MnO2可制得O2,產生2.24L(標況)O2,轉移0.4NA個電子 | |
B. | SO2和CO2都屬于酸性氧化物,Na2O和A12O3都屬于堿性氧化物 | |
C. | 在氯化銨水溶液中,既存在水解平衡,又存在電離平衡 | |
D. | O2在放電的條件下生成O3屬于化學變化,電解質溶液導電屬于物理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5.85g | B. | 11.7g | C. | 14.2g | D. | 23.4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08mol/L | B. | 0.0018mol/L | C. | 0.075mol/L | D. | 0.0075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定有Cl- | B. | 一定有SO42- | C. | 一定沒有Al3+ | D. | 一定沒有S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②④ | B. | ③①④② | C. | ②①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molNa2O2與水完全反應時轉移電子數為NA | |
B. | 18g重水(D2O)所含的電子數為10NA | |
C. | 0.5molNH4HSO4晶體中,含有H+數目約為0.5NA | |
D. | 標準狀況時,1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離子數為0.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