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用鹽酸、氨水和苛性鈉溶液中的任何一種試劑,均可鑒別的一組物質是( 。
A.NaCl和兩種晶體B.兩種溶液
C.兩種溶液D.兩種溶液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無色氣體,可能含HCl、CO2、HI中的一種或兩種,將其通入氯水中,得到無色透明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對于原無色氣體推斷一定正確的是
A.一定存在HClB.一定存在CO2
C.肯定沒有HID.不能肯定是否含有H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韓國一研究小組從植物當歸中成功地提取并大量生產出一種對治療白血病有奇效的“紫花前胡素”A(一種復雜的有機物)。從當歸中提取A所用的方法最可能是(    )
A.水洗B.過濾C.蒸發(fā)結晶D.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氯化鈉樣品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鈉和碳酸鈉雜質,按下列流程進行凈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散系A、B都屬于           (選填“溶液”“膠體”或“濁液”)。
(2)寫出以下步驟所需的試劑(用化學式表示)
              ③              ⑤             
(3)寫出以下步驟的實驗操作名稱①            ④              ⑥            
(4)第④步中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            、            
(5)寫出第②步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實驗室有一瓶混有少量NaCl雜質的NaOH固體試劑,為準確測其純度,采用鹽酸滴定法進行測定。
①稱取Wg NaOH固體試劑配制成100.00 mL水溶液備用;
②將濃度為c mol/L的標準鹽酸裝在用標準鹽酸潤洗過的25.00 mL酸式滴定管中,調節(jié)液面位置在零刻度以下,并記下刻度;
③取V1  mL NaOH待測溶液置于潔凈的錐形瓶中,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充分振蕩,然后用濃度為c mol/L的標準鹽酸滴定,重復測定3次,平均用去鹽酸V2  mL。
試回答:
(1)配制標準鹽酸溶液時,必須使用的最主要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
(2)如有1 mol/L和0.1 mol/L的標準鹽酸應選用_____mol/L鹽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定時,滴定過程中兩眼應該注視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終點時溶液顏色由_____色突變?yōu)開___色。在盛放待測溶液的錐形瓶下方放一張白紙的作用是                                            。
(4)下列操作會使實驗測得結果偏大的是(填選項的序號)            ;
A.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某NaOH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實驗中用蒸餾水洗凈的錐形瓶直接裝待測液
C.若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氣泡未排出,滴定結束后氣泡消失
D.裝標準鹽酸的酸式滴定管沒有進行潤洗
E.讀數時,若滴定前仰視,滴定后俯視
(5)固體試劑NaOH的質量分數的表達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欲除去碳酸氫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鈉雜質時,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熱 B.通入CO2氣體 C.加NaOH溶液D.加足量的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鑒別固體Na2CO3和NaHCO3,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分別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別配成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C.分別加熱,再檢驗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生
D.分別配成溶液,再進行焰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不引入新雜質的情況下,分離FeCl3、KCl、BaSO4的混合物,應選用的一組試劑是(   )
A.水、AgNO3溶液、稀HNO3B.水、NaOH溶液、稀HCl
C.水、KOH溶液、稀HClD.水、KOH溶液、稀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離的是           
A.硝基苯和苯B.苯和甲苯C.甘油和水D.溴苯和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