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F、D、X、Y、Z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E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絕對值相等,F(xiàn)有三個能級,且每個能級上的電子數(shù)相等,D原子未成對電子數(shù)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多,X與D同周期,第一電離能比D低,Y與F同主族,Z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其它電子層電子均處于飽和狀態(tài).請回答下列問題:
(1)Y原子基態(tài)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2;基態(tài)Z原子中電子占據(jù)的最高能層符號為N
(2)F、D、X的電負性由小到大的順序為O>N>C(用元素符號表示).
(3)E、F、D、X形成的有機物FX(DE22中F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2、sp3,DX3-離子的立體構(gòu)型是平面三角形.
(4)下列關于F2E2分子和E2X2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b.
a.分子中都含σ鍵和π鍵                      b.F2E2分子的沸點明顯低于E2X2分子
c.都是含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        d.互為等電子體
(5)將Z單質(zhì)的粉末加入到DE3的濃溶液中,并通入X2,充分反應后溶液呈深藍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6)X和Na的一種離子化合物的晶胞結(jié)構(gòu)如圖,該離子化合物為Na2O(填化學式).Na+的配位數(shù)為4.晶胞有兩種基本要素,一種是原子坐標參數(shù),表示晶胞內(nèi)部各原子的相對位置,其中原子坐標參數(shù)A為(0,0,0);B為($\frac{1}{2}$,0,$\frac{1}{2}$),C為($\frac{1}{2}$,$\frac{1}{2}$,0),則D原子的坐標參數(shù)為($\frac{1}{4}$,$\frac{1}{4}$,$\frac{1}{4}$).另外一種是晶胞參數(shù),如已知該晶胞的密度為ρg•cm-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則兩個最近的X離子間距離為$\root{3}{\frac{248}{ρ{N}_{A}}}$×$\frac{\sqrt{2}}{2}$×10-7nm(用含ρ、NA的計算式表示)

分析 E、F、D、X、Y、Z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E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則E為H元素;F有三個能級,且每個能級上的電子數(shù)相等,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2,故F為C元素;Y與F同一主族,結(jié)合原子序數(shù)可知,Y為Si,而D未成對電子數(shù)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多,則外圍電子排布為ns2np3,原子序數(shù)小于Si,故D為N元素;X與D同周期,第一電離能比D的低,則X為O元素;Z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其他電子層電子均處于飽和狀態(tài),不可能為短周期元素,為第四周期元素,其故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則Z為Cu元素,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1)Si的核電荷數(shù)為14,其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2,基態(tài)Cu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則核外電子占據(jù)的最高能層為第四層,符號為N;
故答案為:1s22s22p63s23p2;N;
(2)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大,非金屬性O>N>C,則電負性由小到大的順序為,故答案為:O>N>C;
(3)H、C、N、O形成的有機物CO(NH22,分子中C原子形成3個σ鍵,沒有孤電子對,C原子采取sp2雜化,N原子形成3個σ鍵,含有1對孤電子對,N原子采取sp3雜化;NO3-中N原子價層電子對個數(shù)是3且不含孤電子對,所以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為:sp2、sp3;平面三角形;
(4)C2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鍵,是直線型分子,而H2O2分子含有非極性共價鍵;
a.H2O2分子中只含σ鍵,故b錯誤;
b.H2O2分子分子間存在氫鍵,其沸點明顯高于C2H2分子,故正確;
c.過氧化氫是含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極性分子,故錯誤;
d.兩者價電子總數(shù)不等,不是互為等電子體,故錯誤;
故選:b;
(5)將Cu單質(zhì)的粉末加入到NH3的濃溶液中,并通入O2,充分反應后溶液呈深藍色,反應生成[Cu(NH34]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故答案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6)晶胞中Na+離子數(shù)目為8,O2-離子數(shù)目為8×$\frac{1}{8}$+6×$\frac{1}{2}$=4,Na+離子、O2-離子數(shù)目之比為2:1,故該晶體化學式為Na2O,由圖可知,每個Na+離子周圍有4個O2-離子,Na+離子配位數(shù)為4,距一個陰離子周圍最近的所有陽離子有8個,8個鈉離子構(gòu)成的幾何體為:立方體,則晶胞中原子坐標參數(shù)A為(0,0,0);B為($\frac{1}{2}$,0,$\frac{1}{2}$),C為($\frac{1}{2}$,$\frac{1}{2}$,0),則D原子即Na原子的坐標參數(shù)為($\frac{1}{4}$,$\frac{1}{4}$,$\frac{1}{4}$);面心O2-離子與頂點O2-離子距離最近,晶胞質(zhì)量為$\frac{4×62}{{N}_{A}}$g,該晶胞的密度為ρg•cm-3,而晶胞體積為$\frac{4×62}{{N}_{A}}$g÷ρg•cm-3=$\frac{248}{ρ{N}_{A}}$cm3,晶胞棱長為$\root{3}{\frac{248}{ρ{N}_{A}}}$cm,則兩個最近的W離子間距離為$\root{3}{\frac{248}{ρ{N}_{A}}}$×$\frac{\sqrt{2}}{2}$cm=$\root{3}{\frac{248}{ρ{N}_{A}}}$×$\frac{\sqrt{2}}{2}$×10-7nm,
故答案為:Na2O;4;($\frac{1}{4}$,$\frac{1}{4}$,$\frac{1}{4}$);$\root{3}{\frac{248}{ρ{N}_{A}}}$×$\frac{\sqrt{2}}{2}$×10-7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雜化軌道、分子構(gòu)型、晶體類型與性質(zhì)、配合物、晶胞結(jié)構(gòu)與計算等,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有機物A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現(xiàn)取 3.1g A與 2.24L O2(標準狀況)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生成CO2、CO和水蒸氣(假設反應物沒有剩余).將反應生成的氣體依次通過濃硫酸和堿石灰,濃硫酸增重 2.7g,堿石灰增重 2.2g.則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 。
A.C2H6O2B.C2H4O2C.C3H8OD.C2H6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有3LCH4與CO、H2的混合氣體,在10LO2中完全燃燒后,測得氣體的體積為12.5L(氣體體積均在120℃1.01×105Pa下測定),則原氣體中CH4的體積為( 。
A.3LB.2LC.1L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學習小組探究溫度對Fe3+水解的影響.通過測量不同溫度下溶液透光率(對光的透過能力)的變化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一般情況下溶液顏色越深,透光率越。
(1)Fe3+(aq)+3H2O(l)?Fe(OH)3(aq)+3H+(aq)△H>0
①加熱,溶液顏色變深,平衡向右移動.
②通常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HCl,目的是抑制鐵離子水解.
(2)探究溫度對Fe3+水解的影響.
【假設】當溫度升高時,F(xiàn)e3+水解平衡正向移動,溶液的顏色會變深,透光率減小;如果降溫時反應可逆回,則溶液的顏色應該變淺,透光率增大.
【實驗】分別加熱0.5mol/LFe(NO33、FeCl3溶液(均未酸化)至50℃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測得的溫度變化曲線及透光率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①Fe(NO33、FeCl3溶液濃度相同,目的是保證鐵離子濃度相等.
②小組依據(jù)變化曲線推測:FeCl3溶液顏色隨溫度變化的改變可能不完全是由水解平衡引起的.推測的根據(jù)是0.5mol/LFe(NO33、FeCl3溶液(均未酸化),50℃后停止加熱,自然冷卻,兩者透光率不同.
(3)為證實小組推測,實驗如下:
編號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a向Fe(NO33溶液(棕黃色)中加入大量HNO3i.溶液顏色非常淺
ii.加熱和降溫過程中透光率無明顯變化
b向FeCl3溶液(黃色)中加入大量HNO3i.溶液仍為黃色
ii.加熱透光率下降,降溫透光率上升
①實驗a、b加入大量HNO3的作用是抑制水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驗證陰離子不同對鐵離子水解的影響.
②小組推測是否合理,說明理由合理,陰離子不同,溶液顏色不同.
(4)【查閱文獻】Fe3++nCl-?[FeCln]3-n(黃色)△H>0(n=1~4).該平衡可以解釋FeCl3溶液實驗的現(xiàn)象,通過如下實驗得到了證實.
【實驗】(將實驗過程補充完整):
編號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大量HNO3,再加入幾滴NaCl溶液.測此溶液透光率隨溫度改變的變化情況,增加氯離子濃度,有色離子濃度增加
結(jié)果與討論:加熱能促進Fe3+的水解,但降溫時逆回程度較。蝗芤侯伾c陰離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氯化鉀樣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鉀、硫酸鉀和不溶于水的雜質(zhì).為了提純氯化鉀,先將樣品溶于適量水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再將濾液按圖所示步驟進行操作.

回答下列問題:
(1)試劑I是一種鹽溶液,其溶質(zhì)是BaCl2(填化學式),試劑 II、III中溶質(zhì)屬于酸的是氯化氫(填名稱).
(2)步驟①、②、③中所發(fā)生的反應均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
(3)寫出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2H++CO32-=H2O+CO2↑.
(4)從溶液E中得到KCl晶體的操作是蒸發(fā)或蒸發(fā)結(jié)晶(填名稱).當蒸發(fā)皿中有較多固體析出時停止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以黃鐵礦為原料制硫酸會產(chǎn)生大量的廢渣,合理利用廢渣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變廢為寶.工業(yè)上利用廢渣(含F(xiàn)e2+、Fe3+的硫酸鹽及少量CaO和MgO)制備高檔顏料鐵紅(Fe2O3)和回收(NH42SO4,具體生產(chǎn)流程如下:

(1)在廢渣溶解操作時,應選用D溶解(填字母).
A.氨水  B.氫氧化鈉溶液   C.鹽酸   D.硫酸
(2)為了提高廢渣的浸取率,可采用的措施有哪些?將廢渣粉碎、加熱、攪拌等(至少寫出兩點).
(3)物質(zhì)A是一種氧化劑,工業(yè)上最好選用空氣(供選擇使用的有:空氣、Cl2、MnO2),其理由是原料易得,成本低,不產(chǎn)生污染,不引入雜質(zhì).氧化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Fe2++O2+4H+═4Fe3++2H2O.
(4)根據(jù)如圖有關數(shù)據(jù),你認為工業(yè)上氧化操作時應控制的條件(從溫度、pH和氧化時間三方面說明)是:溶液溫度控制在80℃,pH控制在1.5,氧化時間為4 h左右.

(5)銨黃鐵礬中可能混有的雜質(zhì)有Fe(OH)3、Ca(OH)2、Mg(OH)2、CaSO4
(6)銨黃鐵礬的化學式可表示為(NH4xFey(SO4z(OH)w,其化學式可通過下列實驗測定:
①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樣品加入稀硝酸充分溶解,將所得溶液轉(zhuǎn)移至容量瓶并配制成100.00mL溶液A.
②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過濾、洗滌、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體9.32g.
③量取25.00mL溶液A,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氣體448mL,同時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④將步驟③所得沉淀過濾、洗滌、灼燒,最終得固體4.80g.
通過計算,可確定銨黃鐵礬的化學式為(NH42Fe6(SO44(OH)12.(已知銨黃鐵礬的摩爾質(zhì)量為960g•mol-1,計算過程中不考慮固體損失和氣體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雙原子分子構(gòu)成的氣體,其摩爾質(zhì)量為M g•mol-1,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對質(zhì)量為m g的該氣體,求:
(1)在標準狀況下,該氣體的體積為$\frac{22.4m}{M}$L,密度為$\frac{M}{22.4}$g•L-1
(2)該氣體所含的原子總數(shù)為$\frac{2mNA}{M}$個.
(3)該氣體的一個分子的質(zhì)量約為$\frac{M}{N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常溫下,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Fe3+、Fe2+、I-、Cl-、CO32-中的幾種,現(xiàn)取100mL該溶液進行如下實驗.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Fe3+、I-、Cl-三種離子一定存在
B.CO32-一定不存在,不能確定Na+和Cl-是否存在
C.Fe3+與Fe2+至少有一種
D.該溶液中c(Cl-)至少為0.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不同條件下,甲烷可以發(fā)生如下反應,其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A.CH4+H2O→CO+3H2B.CH4+F2→CH3F+HFC.2CH4→C+2H2D.2CH4→C2H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