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014年德美科學家因開發(fā)超分辨熒光顯微鏡或諾貝爾化學獎,他們開創(chuàng)性的成就使化學顯微鏡分辨率進入了納米時代.
Ⅰ、在濃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納米級碳酸鈣.如圖所示1中A~E為實驗室常見的儀器裝置(部分固定夾持裝置略去),請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1)實驗室若用NH4Cl和熟石灰作試劑來制取、收集干燥得的NH3.請選擇裝置并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接口befg(h)(填裝置接口順序).若要制取、收集干燥的CO2,則需選用上述儀器裝置中的ACE(填裝置序號)
(2)向濃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氣體制納米級碳酸鈣時,應先通入的氣體時NH3.試寫出制納米級碳酸鈣的離子方程式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Ⅱ、納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妝品等領域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
(3)制備TiO2的常見方法:將TiO4水解產物加熱脫水生成TiO2
已知常溫下Ti(OH)4的Kap=7.94×10-54,測定TiCl4水解后溶液常溫下的pH=2,則此時溶液中:c(Ti4+)=7.94×10-6mol•L-1
(4)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測定TiO2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條件下,將TiO2溶解并還原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劑,用NH4Fe(SO42標準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配置NH4Fe(SO42標準溶液時,使用的儀器除天平、藥匙、玻璃棒、燒杯、量筒外,還需要如圖2中的ac(填字母代號).
(5)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yōu)榧t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6)滴定分析時,稱取TiO2(摩爾質量為Mg/mol)試樣wg,消耗c mol/L NH4Fe(SO42標準溶液V mol.則試樣中TiO2質量分數(shù)表達式為$\frac{cVM}{10w}$%
Ⅲ、(7)納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優(yōu)良性能.其顆粒大小一般在1~100mm之間,試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判斷Ⅰ、Ⅱ實驗中所得樣品顆粒是否為納米級取少量樣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從側面照射,若出現(xiàn)光亮的通路,則證明樣品是納米級,否則不是.

分析 (1)按照制取、除雜、收集的順序連接實驗裝置;
(2)根據(jù)二氧化碳和氨氣的溶解性判斷先通入的氣體,由反應物和生成物寫出方程式;
(3)根據(jù)Ti(OH)4的溶解平衡利用溶度積常數(shù)來解答;
(4)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還需要容量瓶和膠頭滴管;
(5)因為是用KSCN作指示劑,終點時NH4Fe(SO42不再反應,生成血紅色的Fe(SCN)3
(6)根據(jù)n=cV計算n(Fe3+),根據(jù)電子轉移守恒計算n(Ti3+),再根據(jù)Ti原子守恒計算n(TiO2),根據(jù)m=nM計算m(TiO2),進而計算TiO2的質量分數(shù);
(7)根據(jù)氨氣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判斷,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

解答 解:(1)實驗室制取氨氣采用固體、固體加熱型裝置,所以應選B為反應裝置,生成物中含有水,氨氣屬于堿性氣體,所以應選擇堿性物質吸收水蒸氣,故選D;氨氣極易溶于水,且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所以應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選E,各裝置接口順序為:befg(h);
若要制取、收集、干燥的CO2,應選擇ACE裝置;
故答案為:befg(h);ACE;
(2)氨氣極易溶于水,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所以應先通入氨氣;氨氣溶于水生成氨水,溶液呈堿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能和堿反應生成碳酸銨,碳酸銨和氯化鈣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銨,反應的方程式為: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故答案為:NH3;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3)測得TiCl4水解后溶液的pH=2,所以溶液中的C(OH-)=10-12mol•L-1,c(Ti4+)=$\frac{Ksp}{{C}^{4}(O{H}^{-})}$=$\frac{7.94×1{0}^{-54}}{(1{0}^{-12})^{4}}$mol•L-1=7.94×10-6 mol•L-1;
故答案為:7.94×10-6mol•L-1;
(4)配置NH4Fe(SO42標準溶液時,使用的儀器除天平、藥匙、玻璃棒、燒杯、量筒外,還需要如圖2中的容量瓶和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ac;
(5)Fe3+與Ti3+反應,被還原為Fe2+,加入KSCN不顯紅色,當達到滴定終點時,再加入NH4Fe(SO42,溶液中Fe3+過量,會變成紅色,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變?yōu)榧t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故答案為:溶液變?yōu)榧t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6)n(Fe3+)=c mol/L×V×10-3L=cV×10-3mol,根據(jù)電子轉移守恒可知n(Ti3+)=n(Fe3+)=cV×10-3mol,再根據(jù)Ti原子守恒n(TiO2)=cV×10-3mol,故m(TiO2)=cV×10-3mol×Mg/mol=cVM×10-3g,故TiO2的質量分數(shù)為$\frac{cVM×1{0}^{-3}g}{wg}$×100%=$\frac{cVM}{10w}$%;
故答案為:$\frac{cVM}{10w}$%;
(7)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可取少量樣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從側面照射,若出現(xiàn)光亮的通路,則證明樣品是納米級,否則不是,
故答案為:取少量樣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從側面照射,若出現(xiàn)光亮的通路,則證明樣品是納米級,否則不是;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制備、溶液的配制、含量測定等基本實驗操作,題目難度不大,本題注意把握物質的性質為解題的關鍵,學習中注意積累,(2)的反應原理類似于侯氏制堿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需要加熱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任何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能發(fā)生
C.溫度壓強一定時,放熱的、熵增加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D.吸熱反應一定是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用惰性電極電解下列溶液時在陰極有固體析出,在陽極有氣泡產生的是( 。
A.H2SO4B.CuSO4C.NaClD.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有A、B、C、D、E、F六種元素,已知:它們位于3個不同短周期中,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A與E、B與F分別同主族,A、E分別都能與D按原子個數(shù)1:1或2:1形成化合物;B、C分別都能與D按原子個數(shù)比為1:1或1:2形成化合物.
(1)寫出只含有A、B、D、E四種元素的兩種鹽的化學式:NaHCO3、CH3COONa.
(2)F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2,E與F電負性順序為Na<Si,B與F第一電離能順序為C>S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某溫度時pH=6的純水中含有10-6NA個H+
B.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陰離子數(shù)大于0.1NA
C.在25℃、1.01×105Pa時,121gCF2Cl2所含的氯原子數(shù)為2NA
D.常溫下,5.6g鐵投入到足量的濃硝酸中,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實驗室要配制2mol/L稀硫酸250mL.
(1)需要量取質量分數(shù)為98%密度為1.84g/mL的濃硫酸27.2 mL.
(2)配制過程中除了燒杯量筒,玻璃棒,還需要哪些儀器25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3)容量瓶使用前應先檢漏,請簡述撿漏的操作方法向容量瓶中加水,塞緊玻璃塞,倒轉容量瓶觀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將瓶正立并將瓶塞旋轉180°后,再次檢驗
(4)下列實驗操作中,按先后順序排列為DCAEBFHG.
A.將稀釋、冷卻后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中.
B.將洗滌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輕輕搖動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勻.
C.將量取的濃硫酸沿玻璃棒緩慢注入燒杯中,攪拌并冷卻至室溫.
D.向燒杯中加入約100mL蒸餾水.
E.用適量蒸餾水洗滌燒杯2~3次.
F.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到液面接近刻度1cm~2cm處.
G.蓋上瓶塞,并反復倒轉搖勻.
H.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到瓶頸刻度處.
(5)由于錯誤操作,判斷得到的實際濃度與理論數(shù)據(jù)的偏差(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體時,俯視液面讀數(shù)偏小
B、容量瓶剛用蒸餾水洗凈,沒有烘干無影響
(6)最后將所配溶液存放在試劑瓶中,并貼上標簽,請你填寫該標簽(如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常溫下,向10mL 0.2mol•L-1草酸(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NaOH溶液.有關微粒的物質的量與混合溶液的pH有如圖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HC2O4-在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
B.當V(NaOH)=10 mL,時,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純水大
C.當V(NaOH)=15 mL,時,溶液中存在:c(Na+)>c(HC2O4-)>c(C2O42-)>c(OH-)>c(H+
D.當V(NaOH)=20 mL,時,溶液中存在:c(OH-)=c(HC2O4-)+2c(H2C2O4)+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鹽酸或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中和反應沒有明顯的現(xiàn)象.某學習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或硫酸發(fā)生了反應,從中和反應的熱效應出發(fā),設計了下面幾種實驗方案.請回答有關問題.
(1)方案一:如圖1裝好實驗裝置,圖中小試管用細線吊著,細線的上端拴在細鐵絲上.開始時使右端U形管兩端紅墨水相平.實驗開始,向下插細鐵絲,使小試管內鹽酸和廣口瓶內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此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U形管內液面左邊下降、右邊升高,原因是鹽酸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中和反應放出熱量,使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

(2)方案二:該小組借助反應溶液溫度的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混合前后有溫度的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該小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各10mL混合,用溫度計測量反應前后溫度的變化,測得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
編號鹽酸氫氧化鈉△t/℃
10.1mol•L-10.05mol•L-13.5
20.1mol•L-10.1mol•L-1x
30.2mol•L-10.2mol•L-114
則x=7.
(3)方案三:該小組還設計了如圖2示裝置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確實與稀硫酸發(fā)生了反應.他們認為若洗氣瓶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說明該反應放出熱量,從而證明發(fā)生了反應.
①實驗時,打開分液漏斗活塞,發(fā)現(xiàn)導管流出液體不暢,原因可能是沒打開分液漏斗上部塞子
②從原理上講,該實驗設計的不合理之處為稀硫酸具有一定的體積,冒出氣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稀硫酸的體積引起的.
請你在此實驗裝置的基礎上提出修改方案分液漏斗上口和錐形瓶之間連接一導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2.00gC2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和CO2,放出99.6KJ的熱量,則3mol C2H2完全燃燒能放出多少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