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
解:B原子得一個電子填入3p軌道后,3p軌道已充滿,B為Cl元素;B
-離子為Cl
-離子,A
+比B
-少一個電子層,A
+為Na
+離子;C原子的p軌道中有3個未成對電子,C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為ns
2np
3,是第ⅤA族元素,其氣態(tài)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氫化物中最大,所以為N元素;D的最高化合價和最低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4,為第ⅥA族元素,最高價氧化物中含D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40%,可推知D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32,其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等于中子數(shù),所以質(zhì)子數(shù)為16,D為S元素,A
+是Na
+離子,R是由Na
+離子與D
2-離子以2:1形成的離子化合物,D
2-離子是S
2-離子,R是硫化鈉.
(1)鈉元素屬于A
2密堆積式,該晶胞含有2個原子,所以Na元素形成的晶體內(nèi)晶胞類型應(yīng)屬于體心立方,其空間利用率為68%,
故答案為:體心立方;68%;
(2)N
3-核外有10個電子,根據(jù)構(gòu)造原理知,該離子基態(tài)核外電子排布式為:ls
22s
22p
6,CB
3分子為NCl
3分子,N原子有一對孤對電子,與Cl原子成3個δ鍵,氮原子的雜化方式為sp
3,所以CB
3分子的VSEPR模型為四面體形,
故答案為:ls
22s
22p
6;sp
3;四面體形;
(3)C的氫化物是氨氣,一體積水能溶解700體積氨氣,氨氣分子和水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且氨氣分子和水分子都是極性分子,根據(jù)相似相溶原理知,氨氣極易溶于水,
故答案為:1:700溶于水或極易溶于水;氨分子和水分子間可以形成氫鍵,且氨分子和水分子均為極性分子,相似相溶,氨分子和水分子還可以發(fā)生反應(yīng),氨氣極易溶于水;
(4)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第VA族元素第一電離能大于相鄰元素,所以P、S、Cl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小順序是:Cl>P>S;
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電負性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一般來說電負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yīng)的單質(zhì)的氧化性越強,如在H
2S+Cl
2=2HCl+S↓反應(yīng)中,Cl
2的氧化性大于O
2的氧化性,
故答案為:Cl>P>S;H
2S+Cl
2=2HCl+S↓;
(5)該晶胞中鈉離子個數(shù)=8,氧離子個數(shù)=
8×+6×=4,晶胞的體積=
cm
3,晶胞的邊長=
cm,四個氧離子和一個鈉離子構(gòu)成正四面體,鈉離子位于正四面體的體心上,
四個氧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頂點上,鈉原子位于體心上,正四面體的棱長=
×cm,
設(shè)氧離子和鈉離子的距離為x,
在正三角形BCD中,BE的長=
××cm,BO和OE的長之比為2:1,所以BO的長=
×××cm,(AO的邊長)
2=(
×)
2-(
×××)
2,x
2=(
×××)
2+(AO的邊長-x)
2,所以x=
×cm,
故答案為:
×;
(6)已知:①4Cu(s)+O
2(g)═2Cu
2O(s)△H=-337.2kJ?mol
-1②2Cu(s)+O
2(g)═2CuO(s)△H=-314.6kJ?mol
-1根據(jù)蓋斯定律,②×2-①得:2Cu
2O(s)+O
2(g)=4CuO(s)△H=-292.0kJ?mol
-1,
故答案為:2Cu
2O(s)+O
2(g)=4CuO(s)△H=-292.0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