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進行膽礬結晶水測定實驗,得到下(1)~(4)組數(shù)。
編號 加  熱  前 加  熱  后
坩堝質量(克) 坩堝+膽礬質量(克) 坩堝+無水CuSO4質量(克)
(1) 5.0 7.5 6.6
(2) 5.42 7.95 6.8
(3) 5.5 8.0 7.1
(4) 5.0 7.5 6.8
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有兩次實驗失誤,失誤的實驗是( 。
分析:可以計算四次試驗的失水率,對比得出實驗誤差較大的實驗數(shù)據(jù).
解答:解:四次試驗的失水率分別為:(1)
7.5-6.6
7.5-5.0
×100%=36%,
(2)
7.95-6.8
7.95-5.42
×100%=45%,
(3)
8.0-7.1
8.0-5.5
×100%=36%,
(4)
7.5-6.8
7.5-5.0
×100%=28%,
綜上可以看出,(1)和(3)實驗結果相近,實驗(2)和(4)的實驗結果與其相比相差很大.
故選B.
點評:本題是一道數(shù)據(jù)處理知識題目,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可以根據(jù)教材知識來回答,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在無機化工及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某課外研究小組的同學用粗銅粉(含有碳等雜質)設計了兩種制備膽礬的途徑,并測定了其中結晶水的含量.設計的流程如圖1:
精英家教網(wǎng)
(1)“較純銅”轉化為氧化銅時,應將其置于
 
內(nèi)進行灼燒(填寫儀器名稱).“粗銅”表面的油脂可以用熱堿溶液洗去,原因是
 
.若灼燒“粗銅”,獲得的產(chǎn)物是混有少量銅的氧化銅.存在少量銅的可能原因是
 

a.灼燒過程中部分氧化銅被還原          b.該條件下銅無法被氧氣氧化
c.氧化銅在加熱過程中分解生成銅        d.灼燒不充分銅未被完全氧化
(2)通過途徑I實現(xiàn)用粗制氧化銅制取膽礬,必須進行的實驗操作步驟是:酸溶、加熱通氧氣、過濾、
 
、冷卻結晶、
 
、自然干燥.比較由粗制氧化銅制取膽礬的兩種途徑,途徑Ⅰ有明顯的兩個優(yōu)點:①
 
;②
 

(3)測定膽礬晶體里結晶水的含量時,若測定的相對誤差大于零,則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a.加熱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卻
b.最后兩次加熱后的質量相差較大
c.加熱前稱量時容器未完全干燥
d.加熱過程中有少量濺失
(4)利用如圖2裝置加熱無水硫酸銅粉末直至完全分解,A的試管中剩余黑色粉末,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D,發(fā)現(xiàn)木條能復燃.反應前后各裝置的質量見表格中所示.
裝置 A(試管+粉末) B C
反應前 50.0g 70.0g 540.0g
反應后 45.0g 74.5g 540.0g
精英家教網(wǎng)
請通過計算,推斷該實驗條件下硫酸銅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進行膽礬結晶水測定實驗,得到下(1)~(4)組數(shù)。
編號加 熱 前加 熱 后
坩堝質量(克)坩堝+膽礬質量(克)坩堝+無水CuSO4質量(克)
(1)5.07.56.6
(2)5.427.956.8
(3)5.58.07.1
(4)5.07.56.8
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有兩次實驗失誤,失誤的實驗是


  1. A.
    (1)和(2)
  2. B.
    (2)和(4)
  3. C.
    (1)和(3)
  4. D.
    (3)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進行膽礬結晶水測定實驗,得到下(1)~(4)組數(shù)。
編號 加  熱  前 加  熱  后
坩堝質量(克) 坩堝+膽礬質量(克) 坩堝+無水CuSO4質量(克)
(1) 5.0 7.5 6.6
(2) 5.42 7.95 6.8
(3) 5.5 8.0 7.1
(4) 5.0 7.5 6.8
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有兩次實驗失誤,失誤的實驗是( 。
A.(1)和(2)B.(2)和(4)C.(1)和(3)D.(3)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07-2008學年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八中高三(上)化學實驗綜合檢測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同學進行膽礬結晶水測定實驗,得到下(1)~(4)組數(shù)。
編號加  熱  前加  熱  后
坩堝質量(克)坩堝+膽礬質量(克)坩堝+無水CuSO4質量(克)
(1)5.07.56.6
(2)5.427.956.8
(3)5.58.07.1
(4)5.07.56.8
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有兩次實驗失誤,失誤的實驗是( )
A.(1)和(2)
B.(2)和(4)
C.(1)和(3)
D.(3)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